政治期末会考主观题必背点
zhaoliping发起了2020-11-30
0
回复
152
浏览

政治期末会考主观题必背点
(一)经济生活
1.分析某商品价格变动(上涨或下降)的原因
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
(1)供求影响价格。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材料分析【分析材料中具体是哪些因素(气候、节日、地域等)导致供不应求】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成本上升是商品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材料分析【分析材料中是哪一生产成本提高而导致价格上涨】
商品价格下降的原因:
(1)供求影响价格。当供过于求时,商品的价格就会下降。+材料分析【分析材料中具体是哪些因素(气候、节日、地域等)导致供过于求】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商品的价格就会下降。+材料分析【分析材料中是哪一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导致价格下降】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其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一般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国家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确保居民收入正常增长。
(3)未来收入预期也会影响消费。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民未来收入预期。
(4)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国家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
(5)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定物价水平,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6)商品质量和服务是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企业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与企业形象,解决放心消费问题。
(7)消费心理也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消费意愿,促进消费健康发展。

3.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可用以分析当前“扩大内需”的依据、分析人们新的消费趋势(观念)对某行业生产的影响)(重点必背)
(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2)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材料分析
(3)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材料分析
(4)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材料分析
(5)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生产积极性。+材料分析

4.企业应该如何发展或在竞争中取胜?(重点必背)
(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材料分析
(2.)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材料分析
(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以优质服务、高质量的商品形成竞争有优势。+材料分析
(4)企业要调整生产规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利润。
(5)主动走出去,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发展自身。

5.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如分析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或如何解决招工难、用工荒问题)
1.党和政府:
(1)发展经济,促进就业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环境,改善就业结构。
(3) 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4)加大就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规范人才市场,引导劳动者转变观念,鼓励自主创业。
2、劳动者自身:
(1)树立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2)全面提高素质和职业技能,提高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3.企业:
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创造良好就业环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6.如何解决收入差距较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1)生产决定分配。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公平分配的根本途径。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7.财政的作用
(1)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材料分析
(2)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材料分析 
(3)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材料分析

 8.市场如何配置资源?(重点必背)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实现资源配置。
(2)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3)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如果材料涉及政府的作用,就加上“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政府要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这一点)

9.如何规范市场秩序(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①建立健全严格的市场规则;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10.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如实现“新型”城镇化、推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点必背)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1.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如果是问“意义,则在每一点前面加上”有利于”……)(重点必背)
①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③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④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⑤增强规则意识和经济风险防范能力。
(6)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