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中思维导图在课堂中的运用浅议
关永周襄城发起了2020-12-01
0
回复
641
浏览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中思维导图在

课堂中的运用浅议

【摘要】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至关重要,在政治高考中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在高考第二轮复习内容多、时间紧的情况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高考成绩。 
【关键词】思维导图 二轮复习 运用 
  一、现行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中存在问题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为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一般在高三阶段安排二到三轮总复习的教学,加强和巩固在中学阶段所学的政治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现行高三政治复习教学的反思 
  在高三政治教学中时常发现这些现象:学生学习中,书看得懂,但题不会做;教师用不同的方法讲解政治原理和规律,学生在课堂上听明白了,课后却遗忘率高,认识模糊;一门课程结束后,问学生这门课都讲了什么,学生往往只能回答一些零碎的细节,而不能概括地描述这一门课的框架;很多学生对熟悉的问题能解决,面对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境却不知如何思考。即使经过两三轮复习,诸如此类问题问题仍然存在。如此类现象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政治知识比较零乱,没有建立起知识体系;二是思维能力跟不上,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2、二轮复习课的任务及存在问题 
  二轮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促使高中政治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其内在逻辑,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运用能力。通过二轮复习,帮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梳理综合、结构重组,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 
  由于高中政治这门课程的特点及课时设置的缘故,二轮复习的教学具有较大难度:由于政治课时较少,教师忙于新授课与习题课的教学,较少进行复习课的教学;由于复习课所围绕的教学内容是已学知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常一知半解,而且学生之间差异大,部分学生已基本掌握,没有新奇感,课堂极易沉闷、枯燥。由于这些原因,采用常见的讲解式的复习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政治的兴趣。 
  如何在第二轮复习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自主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思维导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段,特别适合政治二轮复习。就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二轮复习课中的良好运用,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思维导图在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中运用的紧迫性 
1、思维导图在巩固课本知识中的运用 
  高考复习中,常发现不少学生在第一轮复习时游刃有余,但在第二轮复习时却败下阵来,最后高考分数上不去。究其原因,从教师这一层面来看,我们老师往往习惯于采取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用大量习题训练学生,把学生当成了知识容器。其结果是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多数是未经思维加工而被迫机械记忆的零散、单一的概念、枯燥的原理;所获得的能力是回忆和再现;在知识应用时不能建构概念及相关知识的命题框架,不能应用知识到新情境中去解决问题,导致知识迁移能力差,知识创新更无从谈起。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的手段和工具,充分运用各种有助于记忆的视觉元素,图文并茂,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记忆力,增强其理解力,自我建构知识网络,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在第二轮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形象的、直观的方法为学习者讲解和充分展现教学内容中不同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所学知识的网络,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思维导图应用到第二轮复习中特别有效,它改变了传统的做笔记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了知识的回顾和提炼过程,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达到灵活迁移知识的目的。所以,思维导图应用到第二轮复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最终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在由多变少,所学的课本由厚变薄,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在逐步提高。 
2、思维导图在评讲练习中运用的时效性
  近年的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的改革方向,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面对高考试题中的问题却不知所措。比如2016年高考第38题的第二问,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考生不会整体考虑问题,审题不是很清楚,只会简单罗列知识,缺乏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回答如何实现公平的措施或者是企业如何发展的措施。基本上不审题,背什么就答什么。 
  问题出在哪里呢?不难发现,复习过程中疏忽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答题技巧,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高考政治习题评讲课中应摒弃老师包办一切的传统模式,应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答题方法。第一步:审题,确定中心词,这是解题的前提。第二步:围绕中心词,构建思维导图,这是解题的关键。第三步:分析材料,并结合材料对思维导图进行取舍。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第二轮复习的指导意义 
  思维导图借用线条、图形和符号等工具,把一节课、一个单元甚至一本书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关键信息所组成的一张图,删除了冗长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的内容,不仅便于加速知识的累积,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而且将知识点依据彼此间的关联分层、分类管理,使知识的管理和应用系统化。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就可以迅速检索出所需的知识,做到触类旁通,周到全面。 
  思维导图的训练帮助学生逐渐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学会从知识联系上理解教材,理解知识原理,也理解政治学习的方法。画思维导图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组织、建构和整合知识,可以使学习者的知识更加条理化、清晰化、结构化,形成有效的知识结构体系。另外,经过思维导图的启发,学生更容易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漏洞,促使学生及时检查、更新,从而有效地提高成绩。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