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暑期阅读计划,你完成了吗?
xuhongyan发起了问答2019-08-15
22
回复
110
浏览

亲爱的老师们,暑期时阅读的好时机,我们可以阅读教育著作、经典散文、名人传记。

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按照6月的工作室研讨提议,老师们应该在暑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类书籍,请呈现您的阅读书目的名称,以及您阅读后的感悟。

所有回复
  • xuhongyan 2019-08-15

    暑期我阅读了万玮老师的《教师的五重境界》。

    万玮老师根据自身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将其划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

    1.教知识

    2.教方法

    3.教状态

    4.教人生

    5.教自己

    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影响,是感染,是熏陶。教师这个职业不是教、而是学,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 朝锋 2019-08-18

      下次去工作室开会,我要借来看看

      (0) 回复
    • xuhongyan 2019-08-18

      工作室新添了不少教育类书籍,适合不同阶段的老师看,看完后可以一起交流。

      (0) 回复
    还有-3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xuhongyan 2019-08-15

    我还阅读了万玮老师的《40岁,开始学做教育》

    在教师的影响力这一篇里,万玮说:“从我的经验来看,教师的影响力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就是兴趣激发。有人分析“为什么嗑瓜子可以嗑很久,工作学习却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人做事情都需要有个反馈,反馈的周期越长,感觉做起来就越困难。因此,可以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若干难度不大的小任务,每个小任务完成后都能够得到反馈,积累起来,就可以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第二是情感浸润。学生在情感上接受了教师,也就接受了教师的只是灌输与价值植入。

    第三是专业引领。大师级的教师能将学生带人知识的殿堂,让学生体会知识本身的乐趣,同时,为学生树立人格标杆。

    • 朝锋 2019-08-18

      对万玮老师的了解,是从一本《班主任兵法》开始的,《40岁,开始学做教育》也给我们这些进入不惑之年的老师一些新的动力。

      (0) 回复
    还有-4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任亚东 2019-08-15

    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感悟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的真正状态,原来所有教育者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是对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法不太相同。对问题的分析、处理、总结,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观察事物的细致,条例清晰,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

    • 朝锋 2019-08-18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确实是引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用书,值得学习

      (1) 回复
    还有-4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朝锋 2019-08-17

    总是以各种理由敷衍应付,其实是自己不爱看书学习的毛病在作祟!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毓秀李楠 2019-08-18

           暑假利用闲暇读了时下比较流行的《长安十二时辰》,也追了几集改编的电视剧,都很好,但还是感觉原著小说比电视剧更好看。首先小说写的非常有画面感,作者马伯庸对历史细节把握相当细致,可以想象他在动笔前翻阅了不少史料记载;其次能把24小时内发生的事情有条理分层次写到一本长篇小说中,不啰嗦,层层相扣,引人入胜,写作手法之高,令人赞叹!后来,觉得不过瘾,又重读了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最后一句:在有为境界中,只要没有不当的欲求,就不会受不当的束缚,那便是逍遥自在了。说得是如此快意洒脱。

          虽然这两本书都不是教育学方面的书籍,但对于我来说还是有许多收获。激发了写作欲望;培养了阅读兴趣。为什么悬疑、武侠小说在市场上经久不衰,写得好,不枯燥,有内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老师的,你只需把学生的兴趣培养出来,那便就成功了一半。

    • xuhongyan 2019-08-18

      吴非老师说:教师比学生更需要学习。

      “我在退休时,曾想到,如果说自己的教育经历有什么值得总结,值得对人说一说的,那可能莫过于把自己教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学生。

      我把自己教成了一个学生,我把自己教回到课堂,我把自己教回了童年……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离开课堂之后,我仍然对教育保持着热情,仍然对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仍然在思考着学校里和课堂上发生的所有教育。”
      ——吴非 特级教师

      (0) 回复
    还有-4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长葛一高陈超 2019-08-18

    假期里听了《大染坊》,主人公陈寿亭感恩,勤奋,善总结经验,有民族大义。令人敬佩。

    虽然不是教育类 的书籍,但很教育人。人有私心但不能太重,要常怀感恩之心。

     

    还有-4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高鑫 2019-08-18

    还没有读完《基础心理学》,也了解了很多关于心理学的知识,对于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还有-4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李要辉963 2019-08-18

    重看了《围城》,作者的见解及描述有一次让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

    还有-4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yangruihandan 2019-08-18

    为什么呢时间总觉得过得好快,觉得什么都没来得及

    还有-4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区一高军 2019-08-19

    看了第三遍的 余华的《活着》 越看越觉得人应该懂得珍惜 懂得感恩 越应该认真的对待生活

    又读了一本《谷物大脑》是关于饮食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家里有这样的病人所以引起了我的关注,感觉还是需要注意的

    • xuhongyan 2019-08-21

      《活着》确实很触动人,我看了两遍

      (1) 回复
    • 长葛一高陈超 2019-08-21

      小说《活着》听了一遍,又看了电影,虽然两者都很凄惨,但电影的结局还好。生活不宜,且行且珍惜,就像《生命的意义》里唱的:爱你的家人,爱你的朋友,用心去爱你的爱人- - - - -

      (2) 回复
    还有-3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