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评点,敏捷机智
——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30)
我在谈及阅读教学的备课时,提到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1.要有先进的理念。
2.要拥有参考资料。
3.要备详案。
4.要有备用教案。
5.要准备教师的朗读与精彩的讲析内容。
6.要备好课中细节性的活动,还要想想对学生发言的评点的问题。
要求“想想对学生发言的评点的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对教师评点语的研究,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里的一个薄弱环节。难以研究的原因就是它太随机了,太活泛了,太不可预测了。
所谓“评点”,就是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主要是学生的“发言”活动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一般是比较单调的,它在教学实际中大概表现为四种形态:第一种,不置可否;第二种,重复学生的发言;第三种,话语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好”、“很好”、“非常好”、“不错”、“真聪明”等这样一些语词之上;第四种,做得比较出格,常常没有分寸地夸大其辞地赞美学生。
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评点语生动起来、丰富起来、“朗润”起来呢?我想,比较好的方法是:将“评点”这两字做到“灵活”上去,做到“多角度”上去,做到“变换角度”上去。
在具体的操作上,我们则要在“敏捷机智”四个字上下功夫。课堂评点语与课堂组织语不同,它是一种特别的课中对话,它是在课文品析、问题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的瞬间反应。它不允许教师犹豫,不允许教师迟顿,也不允许教师含混不清。
也就是说,我们可灵活美好地、姿态各异地、角度丰富地对学生的话语进行“评点”。为此可从如下方面锤炼自己的教学评点语:表示肯定或否定;表示对发言内容的解说;表示纠正或补说;表示评赞与鼓励;对发言内容进行优化与深化;着眼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这样,教师说话的天地就宽广了,说话的角度就丰富了,情况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实际情况也果真是这样。
请欣赏单元复习课中的实录片段,学生们在进行选词造句:
师:有没有同学愿意从这三十几个词里面选一个来造句?
生1:夜幕降临了,黑暗吞噬了这大地。
师:“吞噬”用了拟人的手法。
生2:鲜花在朝霞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师:好的,继续说。
生3:冬天是银装素裹的季节。
师:对,色彩出来了,继续说。
生4:母亲躺在病床上,面容憔悴。
师:嗯,面色不好,焦黄焦黄的。
生5:一弯冷月,挂在深邃的天空。
师:哦,很有意境。
生6:太阳出来了,大地沐浴在一片阳光里。
师:又用了一个“沐浴”。
生7:讨论会上,大家各抒己见。
师:你们看,雅词用起来的时候,语言表达的力量就不同了。
生8:大风摇曳着小树。
师:“摇曳”用得很准确。
生9:我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
师:“萌生”就是“产生”了,但比“产生”来得好听一点。
教师在这儿共说了9句话,应接迅速,各有角度,简洁明了,不落俗套。
相比之下,下面这个实录片段中的评点语说得更好一些。
这是《律诗二首》的教学。学生们准备就《过故人庄》对诗人说话。
师:好,开始对诗人说话了,第一联谁来说?
生1:啊,诗人,看到朋友家的饭菜准备好了,可能是邀请你到他家去作客吧!
师:一定是邀他作客!
生2:啊,诗人,看到桌上这么丰盛的饭菜,我感到了你的朋友的热情,看到了你和你朋友融洽的关系,我感受到了你们之间非常亲密的友情。
师:真是和诗人在一起了。
生3:啊,孟浩然兄,你的好友准备了饭菜请你去他家作客,路上是否风和日丽,和风徐徐,周围草木随风摇摆?
师:好,你好像古代的女诗人啊!第二联呢?
生4:啊,诗人,再看山村,周围树木,郁郁葱葱,远处奇山,起起伏伏,直插云霄,你是否因这如诗如画的美景而陶醉!
师:你这就是一篇极美的散文。真好!
生5:啊,诗人,你在这村外的小路上走着,远处有绵绵的青山,这景色是否让你流连忘返呢?
师:对,已经流连忘返啦!第三联——
生6:啊,诗人,当你打开那窗户,当明媚的阳光洒进小屋的时候,你面对这金灿灿的谷场和绿油油的菜园,诗人,你是否在一边饮酒一边谈论农事呢?
师:诗情画意啊!第四联,谁来?
生7:啊,诗人,等到重阳节时,你还要到朋友家喝茶赏菊花吗?他们一定会很好地招待你的,真希望与你同叙。
师:而且还要喝得醉醺醺的!
生8:到重阳节那一天,诗人你一定要再来欣赏菊花。你的朋友在家里准备好菊花酒,欢迎你到来,祝你一帆风顺!
师:好,同学们,你们真正做到了飞扬神思。其实咱们读古诗啊,应该是三句话,那就是与诗人相遇,和诗人同行,对诗人说话。读古诗的味儿就在这里。
这里教师的评点简洁精美,角度丰富,语言机智,富有情趣,学生的“说”与教师的“评”相映成趣,构成了课堂上精彩的学习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