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话题,讨论交流
——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10)
一
请看《小石潭记》的一个教学设计片断:
请同学们各自选择下面的“话题”,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准备一段话,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石潭”的“小”
·“小石潭”的“石”
·“小石潭”的“潭”
·“小石潭”的“水”
·“小石潭”的“清”
·“小石潭”的“秀”
·《小石潭记》中的“近与远”
·《小石潭记》中的“色与光”
·《小石潭记》中的“动与静”
·《小石潭记》中的“虚与实”
·《小石潭记》中的“景与情”
·《小石潭记》中的“乐与凄”
·《小石潭记》中的“镜头与画面”
·《小石潭记》中的“对比与烘托”
·《小石潭记》中的“观察与描叙”
·《小石潭记》中的“语言美
·试用绘画的语言评点文中的一段话
·试用摄影的语言评点文中的一段话
·试用音乐的语言评点文中的一段话
·请自己提出一个小小的“话题”并进行阐述
以上20个“话题”,是交给学生自行理解、体味、探究《小石潭记》的“抓手”。它们之中的每一个,在没有清楚地理解之前,都是一个“悬念”,都有一定的牵引力,具有将学生的眼光与思维引进课文的作用。
二
用于阅读教学的“话题”,其作用是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引出同学们内容广泛、形式自由、带有自己创见、带有自己思想与情感特点的谈话;有了“话题”,就有了思考探究,有了课堂交流,有了课中对话,当然也就有了让学生真正占有课堂时间的保证。
“设置话题”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设计手法。话题式手法是进入新课程以后阅读教学的新手法,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能够鲜明生动的阐释课标中的一个基本理念——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课中“话题”最为显性的作用是“引发”——或者引导学生在谈话之前进行思考、提炼与整合,或者引导学生在准备谈话时理解、分析、研读或者欣赏课文,或者引导学生在谈话的过程中调动积累、表述见解。“话题”,在阅读教学的某个步骤中一定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线索,能够比较好地形成课堂阅读“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氛围,能够比较切实地表现新课程的“对话”的理念,也能够表现出阅读个性化的特点。
课中“话题”最有力度的作用是“整合”——只要案选择了“话题”,就必须有比较完整的表达。“话题”既牵动着对课文对内容或整体或综合或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理解,有牵动着对所理解内容进行语言表达的推敲琢磨。学生此时的“再表达”不可能只是半句话、一句话,而是表达着理解、说明、论证、欣赏、感受的一段话或一“篇”话。这种教学效果所显现出来的“意义”是让人十分欣喜的。
三
话题的设置,可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1.从课文本身的阅读品析的内容来看,可设置“主话题”与“微型话题”。
“主话题”如:说说《安塞腰鼓》的语言美与阳刚之气。
“微型话题”如:手的描写与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孔乙己脸色描写的表达作用;怎样看待孔乙己的“偷”;孔乙己与“酒”;孔乙己的神情描写与性格特点;说说没有出场的丁举人;“笑”在小说中的艺术力量;孔乙己第一次亮相与最后一次出场;孔乙己话语分析;孔乙己在小说中是一个弱者;咸亨酒店与孔乙己;孔乙己的善良;《孔乙己》中的“我”……
2.从课文阅读品析的内容来看,还可以设置“文本式话题”与“感受性话题”。
上述“主话题”与“微型话题”都是“文本式话题”,其作用都是为了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感受性话题”则不一样,其作用是为了表达学习后的体验、感受、感悟或启迪。如“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后,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学习了《紫藤萝瀑布》全文,试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等等就是。
3.从学习内容与课文的关系看,可分为“文本式话题”与“综合式话题”。“文本式话题”设置的方向是文本研读与欣赏。“综合式话题”既关注文本阅读,又拓展、旁逸到更为宽泛的内容中去,带有一点综合性学习的味道。
如《生物入侵者》教学中的一个综合性话题:搜集资料,说说你所了解的“生物入侵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