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青春之火 助力梦想启航
建安区第一高级中学教育集团 魏风路初级中学 张静
时光如水,静静流淌,一时一刻都如雨滴落在青石上,叮咚作响。我见过黎明的校园被第一缕曙光掠过的惊艳,也见过傍晚的校园被夕阳照耀过最美的模样,见过春日校园绽开的第一朵小花,也见过冬天校园飞舞的漫天雪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寒来暑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都欣赏过,学生的每一次成长我都参与过以校为家,见证了美丽校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不忘初心,诠释最美的启航
2010年9月,我踏上了建安区一高初中部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我便决定把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给教育事业。
2015年9月我积极主动申请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两区”支教活动,当我满怀信心,斗志昂扬的来到支教学校时,才发现条件的艰苦、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对“两区”的基础教育条件之差有了更切身的体会。满是裂痕的墙壁,透着凛冽;摇摇晃晃的桌椅,弱不禁风;晚上不到八点就没有灯光的小镇;家常便饭一样的停水停电……我感到了深深地焦虑和压力。我清楚的记得支教的第一节课是讲授《看海》,在认真的讲完知识点后,我随机抽查了几个孩子默写字词,结果却出乎意料,来讲台上默写的4个孩子中竟只有一个全部写对,两个绞尽脑汁才勉强写对了几个词,还有一个竟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这让我顿时内心忐忑,感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以及前所未有的压力。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的转变身份,适应这里的环境,做一名合格的支教老师,竭尽所能,迎难而上,摒弃浮躁,时刻牢记市、区教育局领导的嘱托,将“我能为学校做什么”作为自己支教工作的准则,努力展现许昌教师的良好素质,力争做一名沟通许南教育友好交流的使者。支教中我了解到山区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对于这群特殊的受教育者,我们所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教授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能够充分了解、认识外面的世界,初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生活上我给予孩子们正确的鼓励和帮助,冬天来临之时看到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和裸露着脚趾的鞋子,我发动亲朋好友们拿出爱心衣物来帮助他们度过寒冷的冬天,让他们感受到这个冬日非同寻常,不再寒冷,时时刻刻感受到阳光般温暖的气息。让山里娃感觉到社会、和谐、文明的美好,点燃着他们对真善美的向往,让每一位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立志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岁月铭心,付出总会有回报
自参加工作十多年来,我已连续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凭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育技巧,班集体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带着对学生的一片真情,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学生们都打心底里把我当做他们喜欢、尊敬的大姐姐。
2020年鼠年的钟声刚刚敲响,突如其来的疫情,将春节的喜庆一冲而散。在新型冠状病毒侵袭的日子,生命显得这么脆弱,听着新闻里每天播放的疫情数据,看着那些最美的逆行者,我也在尽力想着能为学生们做些什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疫情,我也要义不容辞,坚守阵地。开学的日期一拖再拖,学生们还要面临不足百天的中考,如何有效地辅导他们学习,坦然面对他们人生的第一次大考,让我绞尽脑汁。我一个人将全班学生的书籍一本本用塑料袋子打包好,写上姓名,一摞一摞的搬到学校大门口,装在车里,戴好口罩驱车前往学生家中,把一本本书籍送到了每一个孩子们的手中。
皇天不负有心人,中考成绩出来以后,我圆满地完成了家长和学校领导的重托,我所任教的第一届初三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全部被高中录取,我还被授予了2020年度建安区区长教育质量 “突出贡献教师”称号。
热爱工作,充实并快乐着
如今的我,怀孕已7个多月,满心的欢喜,全家人的呵护,“熊猫”般的待遇——这应该是每一名准妈妈都能享受的关爱,然而我却仍然坚持奋战在教育一线,并担任七年级(9)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班主任工作要凌晨5:00多起床,查完寝室,到家将近夜里10:00,工作周期长,身体负担重,但即便如此,我也没有退缩,一直坚守岗位,勤勤勉勉。从不因身体不便而消极怠工,从不向上级提出任何特殊照顾的要求,仍然每天按时到岗,奋战在教学工作的一线,将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工作标准不能降、教学质量不能减。我每天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愉悦的教学工作中,充实而快乐。
什么是“最美”?每个人的定义或许都有所不同。但无论是默默无闻的悄然付出,还是无畏辛劳的执着坚守,抑或是温暖社会的爱心传递,都为人生提供了丰润的道德滋养,留下了最美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