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江南,这是第三次。
第一次,醉心于白墙灰瓦,着迷于园林的精巧、风光的旖旎。
第二次,爱上平静中沉淀的文化底蕴,低调中彰显的厚重。
而这第三次最是不一样,领略了全国各地语文老师的课堂风采,聆听了语文大家对文本、对教学的真知灼见,一场如四月天斑斓的精神盛宴让我回味。思想也在这三天充实而紧张的学习中饱饫,带给我这个教坛“小青椒”对于文本解读、教学选点的种种启发。
一、锤炼文本解读的深、细、丰
教师基本功中最为关键的是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语文教师只有具有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才能带领学生在文字中穿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师要关注文体,文注整体(如文章的内容、结构、思路等),关注局部,关注语言;并且要有较强的课程、教材意识,了解编者意图、文本特质、助学系统;要关注阅读、积累、品析、运用,才能有效有趣地开展语文课。比如吉林省鲁俊老师的《湖心亭看雪》一课真是在文本解读下足了功夫。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的几次细读,关注张岱看雪的“不寻常”,进而牵引到解读张岱的“独与痴”;并通过文章人物同与不同的比较进入张岱的精神世界。又横向比较《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点示张岱清高、孤傲中的淡淡忧伤、故国之思;在“独与痴”的基础上,又赏析雪景透视超脱世俗的张岱。这节课文本解读细致入微,有深度的品析,有丰富广阔的视野。
《皇帝的新装》我也讲过,但是远没有巩英莉老师解读的深刻。比如这节课对老大臣、官员、全体随员以及百姓的言语,不仅仅解读语言表面传递出来的虚伪、夸张、自欺欺人,更去解读假话的背后--权势对人的腐蚀;对于结尾有意味深长的解读,希望不仅仅寄托在孩子身上,也寄托在老百姓身上;对于文章中“骗子”、“布”也进行了多元解读,骗子在导演、心里魔术师、批判家、智者中重建又瓦解,布更像是一面镜子,显示着现实的影子,照见人性的自私和社会的丑恶。还比如贾玲老师在评课《以和为贵》时谈到不只是要探究“和”之意,还更要落脚到“贵”字上,什么是贵?是珍贵,是稀有。为什么是以和为贵而不是和为美,因为“和”太难了,“和”有时是退让、是舍小我为大我、是牺牲。
我想,如何我能做到像这样的文本解读,才是真正的回归文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体味文学的魅力。
二、着力教学选点的精、巧、妙
解读文本、走进文本,将文本的信息加以梳理,并找到很好的突破口引导学生体会语文之味,应该是一节语文课能够让学生成长的起点。
面对较长的小说文本、内涵较丰富的教读文本、优美的现代诗歌我常常捉襟见肘、无从下手,不知道这节课我应该怎么教。虽然知道关注教学目标、编者意图、教学重难点,以及语文语言、知识、审美、文化的学科素养,但也只是知道了教什么。听了陈亚康老师《我的叔叔于勒》、王素红老师《你是人间四月天》、姜媛媛老师《醉翁亭记》,获益良多。
《我的叔叔于勒》以“信”的简笔画入课,通过于勒的两封家信点示信背后--回家的心愿,提纲挈领、逐步深入用“于勒能回的了家吗?”和“菲利普夫妇会让于勒回家吗”两个问题实现了长文短教,在读信和信背后的真实现状中品析于勒的人物形象---不务正业、言而无信是一面,还有自尊自强的另一面。也在信的真实得到揭穿后看透菲利普夫妇的自私自利冷酷,可是在信带来的希望、变化中又看到菲利普夫妇的拮据、无奈。两封家信,道尽人间冷暖;一面镜子,照出百味人生。可在不断的变化中又有一个善良而温情的我是不变的,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对“熟悉的陌生人”继续给予关怀。这节课的选点非常的精、巧,最终达到了文本品味、语言运用和人文情怀引领的妙处。
《你是人间四月天》用“最美人间四月天、情深意浓四月天、诗情飞扬四月天”自然衔接,以“建筑美、音乐美、画面美”为教学支撑切入教学,在读中感受节奏、句式的不同体会这首诗的建筑美、音乐美,在意象品析、画面之美中感受爱的颂歌。这是一个自读课,又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以读促析却有巧妙的变化,让学生朗读、品味、积累,还在最后练笔写诗,妙哉。同时我还很欣赏这节课的推荐阅读作业布置,新意、创意且有吸引力:“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林徽因其人其事,请读…;如果你喜欢林徽因的诗歌作品,请读…;如果你喜欢新月派这种类型的诗歌,请读…”。这样的作业不流于形式又见老师的视野和对自己教学设计细节的用心。《醉翁亭记》刷新既往我在大多数文言文教学的看到的常态,没有环节的隔离,不纯粹为了积累而教文言字词,着力于文章的文字美和情感美。抓住一个“醉”字大做文章,每一次提问不按常理又似乎很琐碎,但是指向性非常明确,以情入文,层层深入为最后的“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做充分的渲染,以山水间的自在,政治理想的践行做结。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教学选点的精、巧、妙正是打开文本面纱的支点,也是点燃学生的火把。
这次语文基本功大赛真正让我见识了语文课堂百花齐放的魅力,语文的教学绝不是一种模式或者一家之言,她应该是多种姿态的恰当绽放。学生也绝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不断生成的“劳动者”,而老师更应该像是一个胸有成竹的指挥家,引领却不“张扬”,让学生在这场课堂变奏曲中自由、恣意、成长。
除了以上我需要学习和长进的,今后还要加强自己的板书设计、板书书写艺术意识,提高示范朗读、朗读指导能力,更需要不断学习,多点才情、多点智慧、多点创意。
弱水三千,取一瓢沉醉。如果我能把这次大会精华中的一点吸收、消化,不断锤炼,也不虚此行。语文教学如汪洋大海,我只是一滴水,但纵是一滴普通的水,我也期冀看“跌宕起伏和波澜壮阔”,也渴望游弋和携手,只有经历和尝试,苦闷和思索,才会有“人间四月天”的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