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摘抄和读书笔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方法指导
魏都区实验学校 孔菲
【摘要】指导学生摘抄是加强语言的积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指导摘抄首先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二、指导摘抄要有计划性;三、指导摘抄要循序渐进;四、指导摘抄要与名著阅读教学相结合;五、指导摘抄要与要求背诵相结合。
【关键词】摘抄 个性化 计划性 循序渐进 相结合
【正文】语言的积累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十分重要。郭沫若先生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古代教育家总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博观而取,厚积而薄发。”都是提倡的只要广泛阅读大量积累,知识就会水到渠成运用自如的教育思想。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得心应手。那么,如何加强语言的积累呢?我认为,指导学生摘抄和做读书笔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摘抄,就是指在平时阅读过程中,遇到好的词句、段落、篇章,不妨动笔抄录下来,便于以后翻阅、背诵、查找、运用。做笔记,主要有写提要和写心得两大类。写提要,就是用精练的语言准确概括全书的基本内容或要点。所写的提要,可以是语意连贯的成段文字,可以是按层次和要点罗列的提纲,还可以是能够体现作品结构思路的图表。写读书笔记,则是记录自己阅读时产生的体验、感想,如自己对于作品的内容(人物、情节、情感、思想等)和形式(写作技巧、行文风格、艺术特色等)的看法和评价,以及自己在阅读中生发的新认识、新观点。可以针对作品整体发表感想,也可以只对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点进行发挥和评论。读书笔记分三个部分:1、原文梗概,2、精彩片断摘抄,3、自己的感受、启发,摘抄和笔记可以帮助你重温作品内容,积累语言和素材,有助于提升阅读质量,提高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由此看来读出笔记是建立在摘抄之上的,而学生在大量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就会先从摘抄开始,这两者并不冲突,摘抄不等同于随意抄写,他是有计划的,个性的阅读。虽然教材已经注意到在每单元的“练习”中有意识地安排摘抄,但是,仅仅在校内课堂上做几次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还应指导学生在课内外进行大量的阅读与摘抄,使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摘抄习惯,积小流以成江河。我在指导学生摘抄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在此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指导摘抄首先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摘抄要在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进行,而且要让摘抄与平时的课内外作业区分开来,在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给学生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我对学生的照抄要求是:采用硬皮本子以便长期保存;把摘抄当作一种练字的过程;融文字、图案、色彩、版式为一体把摘抄当作完成一件艺术作品;内容不在多而在精,自己觉得有积累的价值,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甚至到高中回头再翻阅时都觉得对自己的学习都是有用的。当然,要让摘抄真正落实,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可根据自己的忙闲每一周或两周集中检查批阅一次,但若要求摘抄天天收发批改,也无太大实效。所以平时只要有组长登记就可以了,教师可分周分月统一查看,平时抽查。发现好的摘录内容或者写出评价语或者画上一些赞赏的图案,如小红花,小红旗,笑脸等。我还利用早读组织学生交流优秀的摘录内容,利用中午课前十分钟组织学生诵读优秀摘录内容。当学生看到自己摘录的内容被老师赞赏时就会更加增加他们主动广泛摘录的信心。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摘抄:指导学生摘抄分类成语、古诗词、现代诗歌,名言警句,谚语,格言,歇后语、童谣、作家生平、佳句(指含排比、夸张、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内容健康的句子);或者是鲜活、生动的口语、典型的人和事、精辟而独到的见解、精彩的描绘片断以及颇有特色的顺口溜等等。还可以看书报,也可看杂志;可边读边抄从一些旧报刊杂志上上剪切一些有价值的资料粘贴到摘录本上(我们也称札记本)另外,我还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摘抄配上一些小小的插图或为摘抄本设计统一的版图。一来培养兴趣,二来学生在画画期间也在思考摘抄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回忆和积累。可以坐在家中慢慢品味抄写,也可以在学校挤休息时间快速阅读摘录。还可以在课堂上整理老师讲课的要点。
二、指导摘抄要有计划性。摘抄最好从小学开始。因为低年级阶段识字量较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课外学习主要以巩固生字词为主,所以很少有其它更多时间进行阅读抄背。升入初中开始,学生就有了阅读的意识,有了自己的阅读体验,他就会把美好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记录到自己的摘抄本上,所以初中阶段的摘抄,应该和名著阅读紧密相连。
三、指导摘抄要循序渐进。摘抄就是一个“阅读提取——摘抄(瞬时)记忆——背诵运用(长效)记忆”的反复积累的完整过程。通过做摘抄,同学们认识到摘抄有许多好处,如可以读到很多好文章,积累很多好词好句;以后作文会轻松很多,感到自己有话可写,“写出来的句子美了很多”;可以促使自己读得更认真,想得深入;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可以留下一些重要资料,以备日后使用;同学和同学之间还可以交换摘录本以弥补他们搜集资料的渠道较少可以资源共享。也可以由教师为学生搜集提供好的内容以供学生摘录。
四、指导摘抄要与课堂名著阅读教学相结合。摘抄作为语文课外学习的一项内容,与课堂学习不是截然分开的。一方面它应有自身的计划与安排,另一方面它也应随时成为课堂教学的好助手,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从这一方面来说,摘抄也为课堂教学承担了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重任。比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可以摘抄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片段、启迪思想的名言警句、写作技巧运用精彩的语段;为了分析评价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可以摘抄描写他言谈、举止、心理的片段以及各种人物对他的评价。
五、指导摘抄要与要求背诵相结合。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6-15岁这一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段,一个人一旦错过了15岁以前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不能形成很多知识的、情感的、经验的丰富积累,将会给他的一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所以,让学生边摘抄边背诵,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记下那些应该记住且能记住的好东西,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年龄段的记忆优势,是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的。而且,将摘抄的背诵下来,能使语言的积累更厚实。这样才能使摘抄成为学生的一种主动需要,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阅读。引导学生对摘抄的材料进行细致的体会和玩味,以加深理解和记忆,这是在积累中比摘抄更进一步的环节。要想恰到好处地把积累的材料用于作文,体味程度深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只摘抄不体味评点,那么材料再多也只是“死水一潭”,很难得心应手,随意驱遣,这也就失去了积累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也可边抄边背;相反,如果在体味上下功夫,那么这些材料将变成活生生的“士兵”,随叫随到,信手拈来,从而使学生的文章“活”起来。另外,背诵的检查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于是我采取抽查与互查相结合的方式,每节课前五分钟,随机点几人背诵,其它同桌互相背诵,既起到了交流的作用,又保证了检查的效果
总之,指导学生逐步形成好读书,勤积累的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阅读实践中,摘抄和做笔记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有时几则摘抄连贯起来便可以成为作品的提要,有时摘抄之后可以随手记下读书心得。摘抄和笔记除了自己使用之外,也可以供他人学习参考。因此培养中学生“大量阅读、自主摘抄”的学习习惯是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具有可操作性、可实用性,具有教学应用价值的有利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