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精读中得精神、在批注时晓感受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活动初探
赵淑君发起了2019-08-22
0
回复
16
浏览

这本书吸引我的,不是论抗日战争、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游击战术、俄国的影响等,而是经历了艰难的长征之后,在红色旗帜下的那些人,那些故事。通过“红色大门”、与作者一起遭遇白匪追击之后,我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周恩来——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起义,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如何让学生能够走进文本呢?主要选择了精读法和批注法。同时也确定了这本书的阅读目标:1.细读作品,在把握作品中“事实”的基础上,体会和辨别作者对于事实的观点和立场。2.从作品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为达到这一目的,设计了三个活动,体会立场、抒写感想、提炼读法、推荐阅读。

对于活动一,首先出示知识卡片。《红星照耀中国》属于纪实文学,学生要先明白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什么是立场。事实,指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观点是观察事物时所处的立场或出发点。立场,指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然后提出阅读要求:

精读作品,画出作者在记录事实过程中穿插的“分析和评论”,联系上下文辨别作者所持的的观点和立场。小组合作探究:《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在记录事实的过程中,穿插了分析和评论。请你细读作品,从中找出3处以上的“分析和评论”(分析和评论的对象可以是共产党和红军、老百姓国民党以及当时的形势等),并试着说说作者分别针对什么事实来“分析和评论”,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或态度。(标明页码,可直接在文中做批注)

举例P404作者评论的句子是“这生动地说明谁真的害怕人民,谁信任人民。”这是针对蒋介石光临西安府时处处重兵把守和毛泽东等领导人毫不在乎地走在红色中国的一条街上的事实作出的评论。这句话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国民党已失去了民心,共产党却得到百姓的拥护。

活动二是抒写感想。当学生合作交流精读的内容后,进行写的指导。先帮助学生明白读后感的基本思路: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2.亮明基本观点。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接着布置练笔任务:阅读纪实作品,最终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请你选取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感受最深的一个点(可以是红军中的一个人,一个故事,或者战争与生活的一个场景,或者共产党的战略、战术,斯诺的敬业等),联系生活,写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名著阅读教学之难,难在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之远。因此在练笔的过程中,既让学生梳理精读内容,又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最感动的点,来抒发感受,从而拉近与名著的距离。

在活动三提炼读法时,强调文本特点,突出纪实作品。首先出示知识卡片: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包括新闻、历史纪实、回忆录、传记等多种文体。接着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纪实作品的技巧:1.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2.边读边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3.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4.从作品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最后,在小练笔的基础上,充实内容,写成一篇读后感。(课后完成)

活动四的推荐阅读属于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先语言引导:长征,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一部恢宏壮丽的伟大诗篇,一座永不磨灭的巍峨丰碑,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群体记忆之一。请同学们运用纪实作品的阅读技巧,阅读王树增的长篇记实文学《长征》。(课后完成)

到最后,我突然也明白了引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方法虽多,但本质只有一条,那就是,和孩子们一起,再一次慢慢走进这本书,去书中寻找那些写下中国红军历史、创建苏维埃共和国、随时准备投身抗日洪流的了不起的人,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从人物和故事入手,感受红军的精神,理解作品的主题。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