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指导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方法和步骤。第一步,学生个人互相评改。评改任务是文面 (即是文章的外表),包括卷面文字的书写,标点符号的使用,错别字,文章的格式,字数的要求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明确一些修改符号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运用符号对其他同学的作文直接批改,这是比较简单的一步,也是基础的一步,学生也能够独立完成。第二步,小组评改。评改文章的中心、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看看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正确积极健康,是否集中突出,是否深刻。选择的材料是否典型,是否合乎中心主题的要求,是否新颖。结构,即文章的总体布局,像盖房子一样,是房子的整体框架。看看文章的层次是否分明,段落衔接是否自然,前后是否连贯,文章是否完整。语言,包括用语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等。这一步是比较复杂的一步,是重头戏,大手笔。老师可以先认真批改几篇作文,把原稿和批改稿同时印发给学生,并且当堂作好讲评。让学生有据可依,有模式可循。这一步不易把握,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4个人一组,这一组的同学评改其他组的作文,由一名同学念作文内容,其他的同学依照批改的方法内容各自进行评改,然后相互讨论,逐步形成较为合理的评改意见作为总体评价。第三步,各组评讲。各组评改后,由组长负责选出两篇作文当堂讲评,依照本组的评改意见,给同学们分析这些作文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等。第四步,师生共同评改。这一步是主要针对一些各小组拿不准,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的作文。让小组拿上来,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讨论进行评改,集众人之意见,聚全体之智慧,对这些特例的作文进行评改。
初中的学生评改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抓不住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改,结果是什么都改不好。针对这一点,老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评改时,重点放在思想内容的评改上。每次评改可以确立一个评改重点并且提出要求,一次着重解决一两个问题,不必面面俱到,而是各个击破,使学生每次评改都有所得。
让学生批改作文,老师引导要到位,讲评要及时,组织要严密
在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前,老师一定要做好准备。要给学生做好批改作文的示范,不能只是简单地给学生讲评改作文的方法,就让学生批改,这样学生会很盲目,批改的效果也不会理想。老师应做好批改的实例,然后再教给批改方法,放手让学生互评。学生互评后,教师还要做好批改记录,及时做好讲评总结,尽量把每次作文的表扬面扩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批改的热情。
具体做法
1.在思考中参与作文的评改。在作文评改中,教师不能独包独揽,应先由学生独立探索,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意识,从而养成独立探索的良好习惯。
2.在交流中参与作文的评改。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同样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产生互助,形成“奇文共欣赏”的美好氛围,让学生在互评互改中共同提高。
评改作文时,让学生多交流,其实还隐含着一个再构思的过程。通过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几种思路产生撞击,撞击多了,争议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这样扩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同时在交流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这种效果是学生一味多做多练所达不到的,也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批所不能获得的。
3.及时总结反思。学生精心评改后的作文,教师若只是简单地把它返回到本人,便以为结束了本次作文的所有流程。那是不行的,最后一个环节反思万万不可忽视。习作者不对别人的修改和评语进行潜心琢磨,则很难融化为自己的东西。尤其是那些被同学否定了的文字,则须将原句与修改句进行比较,并深入思考,修改后表意是否更精确。修改得好,当然吸收,修改得不好,也不能维评语是从;如果难决高下,则可请老师帮助分析。有的学生的作文可能幸运地得到了不止一个同学的批改,这就需要对不同的评改进行分析,从而更利于自己发散性地解决问题。
在所有的环节结束后,教师最好能进行一次抽样检查,并把检查的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一方面便于教师了解互评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更认真、更热情地去参与下一次互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