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iamsuxing发起了2019-07-30
0
回复
31
浏览

自信心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成才的重要条件,它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价值已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但是生活中,尤其是在学生群体中,由于对自身的认识不足,或者对自己的评价有失偏颇,往往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表现在:对什么事都不敢尝试、害怕竞争、害怕失败……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自信的内涵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自信的人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在行为上表现“我能行”,在情感上体验“我能行”。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的全面的客观的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二、自信的重要性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以说,拥有自信就拥有无限的机会。自信是成功之基,这是因为自信的人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自信的人乐观。一般说来,对于结果不甚明朗的事情自信的人能沉住气,相信自己,想法设法创造条件,使目标清晰,对完成任务充满希望。面对困难与失败,不轻言放弃,而是告诉自己,我又找到了一个远离失败、接近成功的通道。没有这样的乐观与希望,很多事情就会半途而废。自信的人进取。自信的人更看重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快乐不是来自他人的表扬和嘉奖,而是来自绞尽脑汁攻克难关后的豁然开朗;这是一种精神的兴奋与喜悦,是激励自信者不断思考、不断奋斗的动力。自信的人专注。自信的人目标明确,主次分明,不会感情用事,不会被与任务无关的事情干扰。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心无旁骛,注意力高度集中,全力以赴。他们用平静的心态、真诚的合作做事情。因此,他们把内耗的精力降到最低,使时间的有效利用率最高。正是由于自信者乐观、进取与专注,目标明确,注重行动,体验过程,所以他们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

自信为我们搭起了一个人生地平台,使我们可以主动、积极地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并使我们保持心态平和,从容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三、怎样培养自信

(一)、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进步与长处

在生活中,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优点,比如在纸上列下各个方面的优点,并告诉自己是非常棒的,这样有助于提升从事活动的自信,这叫做“自信的蔓延效应”。简言之, 有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进步并不仅仅指奖杯与鲜花。今天比昨天做得好一点儿,也是进步。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口头鼓励甚至于小小的物质奖励,让学生感受进步带来的自信,感受别人的肯定。别看事情小,只要进步了,都是学生成长的足迹,印记着每一位学生克服惰性、抵制诱惑、战胜自己的业绩。让学生经常体会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绩,就是不断为自己喝彩,为自己鼓劲。这样,学生们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肯定自己、欣赏自己的感觉,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有足够的勇气迎接挑战,走向成功。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但是,在不同的环境里,优点的显露机会并不均等。例如,有些学校注重文化课,成绩好的优点就容易显露,而体育好未必被人看重;换成体校,情况可能恰恰相反。因此,要教会学生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可以采用场景变换的方法,寻找“立体的自己”,这样他们可能会意外的发现,原来自己有很多优点与长处。

(二)、培养学生挖掘并增强实力的能力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作为教育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有一张善于鼓励的嘴,把握一切教育时机,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开发内在的动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实力树立自信心。

挑战困难,增强实力,前提是相信自己,大胆的尝试,敢于挑战。雄厚的实力,又是增强信心的最重要支柱。为此,要鼓励学生们要在回忆过去成功的经历中增强信心。同时,更要多做,力争把事情做成功,从中受到更多的鼓舞。爱迪生说过“没有失败,只有离成功更近一点儿”。对于前进过程中的问题、困难乃至失败,鼓励学生看得谈一点儿,从容应对,把注意力集中到完成任务上,不断增强实力。

(三)、教育学生做自信的中国人

自信是个人成功的基石,也与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紧密相连。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人如果具有民族自信心,他的自信就更具意义和价值。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坚持以“做人”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导向,始终抓住振兴中华、立志成才、勤奋学习、和谐发展的成才教育;抓住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爱国教育。简而言之,即培养学生具有民族正气、个人志气。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日益兴旺发达。这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国际舞台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尊和自信。当然,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越来越频繁,我们更需要与各国人民平等相待。我们要教育学生做一个有民族自信心的人,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做有损国格的事情。

四、结束语

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是他们自身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实效表现应该是促进而不是脱离这一过程。所以把自信心的培养与日常学习的相结合,使二者形成良性的循环。此外,除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自信心的教育外,还应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细节教育,如: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通过尊重、信任、赏识的方式激励他们潜在的信心,并通过持续不断的鼓励,使其持久地保存下去。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