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浙江嘉兴学习心得体会
4110820030010225发起了2019-07-25
0
回复
9
浏览

                    赴浙江嘉兴学习心得体会

                                                                      长葛市一高     杨全超         

七月,骄阳似火,热浪袭人,挡不住我们学习的热情。在教体局张朝遂局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50人,赴浙江嘉兴进行为期四天的校长提升培训学习。

25日上午,来自上海师大中小学教育实验研究所的首位专家郑杰教授为我们作了《学校校长的领导力》的精彩报告。

郑杰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幽默诙谐,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郑教授为我们讲述了古今中外的四种理论:观念论、实在论、人本论和经验论,我们对新课程标准为什么提出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郑教授还用鲜活生动的事例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理论。他说,理论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他为我们详细讲解了要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支持系统、动力系统、和调控系统。

最后,郑教授重点讲述了如何进行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有讲授法、讨论式、自学和辅导。他用自身作例子,提出讲授法的五个要求:有亲和力、有热情、有条理、清晰、幽默。他说,在教学实践中,最难做的是讨论式。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要注意讨论时的氛围、礼节、规则和反馈。

25日下午,为我们授课的是杭州市凤凰小学校长缪华良,一个有着深厚教育情怀的专家型校长

缪校长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落实选择性教育思想的学校课程改革设计与实施》,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了理想的教育与现实教育之间的差异,同时也让我们更明确了课改的方向,课改是落实选择性教育思想的学校课程变革,同时课改也是聚焦学生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变革!在课改的引领下,我们将传统的课程模式变成现代课程模式,让我们的学生在现代课程模式的运行中彰显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

7月26日上午,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特级教师、衡水中学副校长康新江为我们做了《一个让生命绽放精彩的地方》的报告。

衡水中学,一个创造教育奇迹的地方,有神话般传奇的故事,每年的清华北大上线人数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今天,通过聆听康校长的报告,我们对衡水的教育有了一个更新的,深刻的了解,正如衡水中学校训——追求卓越!追求卓越的意义在于让每一个人成为更好的自我,做自己的第一!追求卓越就是要让追求卓越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习惯,成为做事的准则!

  康校长认为衡水中学一是一台功率强劲的发动机;二是一片富饶肥沃的土地;三是一座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四是一片葱郁茂密的大森林。在衡水中学,学生并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一群有激情,有思想,有目标的进取的人!在这里,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这群教育人的信念:努力做有温度的教育,培养有温度的学生。正像康校长所讲:“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与谁在一起,比和谁在一起更重要的是选择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好的学校能改变你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好的学校能成就你的人生,好的学校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7月26日下午,我们有幸聆听了周彬教授为我们带来的《校长管理:造就优质学校的思路与出路》的精彩报告。周彬,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院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周教授乐观积极,诙谐幽默,三个小时的报告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让我们感到学习的幸福与快乐,同时也带给我们深入的思考。

周教授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告诉我们,管理的关键是想方设法用好每一位教师,树正气,压邪气,打造一支正能量满满的教师团队。如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这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他认为,第一,校长要重视教师如何教,更要重视教师教什么的问题,要抓好学校的课程建设。第二,校长要把德育工作做到极致,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会学爱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周教授以《西游记》中唐僧坚定不移去取经为例子,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班主任要成为一个班级的精神领袖,校长要成为一个学校的精神领袖,带领

团队心怀梦想,充满希望走向光明的未来!

 

7月28上午,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学院培训部主任高纪良校长为培训班开设了《课程改革统整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充实的专题报告。通过专家报告和学员的主题研讨交流,进一步帮助校长们厘清了对课程内涵的理解与课程要素的把握,学习与拓展了课程开发以及有效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有利于全面提升校长的课程执行力,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整个培训安排既有专家教授的理论引领,又有一线校长的经验交流;既有集中的头脑风暴,又有分散的基于任务驱动的自主研修,还有基于问题导向的小组主题研讨与交流。                   校长们纷纷表示:校长书记不懂课程建设、不提升课程领导力,课改将无法进行,今后必须发挥校长书记的引领作用,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切实推动教育改革。

 

作为年级管理者和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作为管理者,管理的限度在哪里?

年级管理要做到“管”与“不管”相结合,哪些要“管”,哪些“不管”要明确,要树立“不管”也是为了“管”的现代管理思想。要对过程管理的关注远远大于对取得成果的关注,因为没有好的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

不要抱怨教师的无能,要通过活动去发展老师,学校管理以老师为本,老师教学以学生为本,对教师要容过念功,因为干工作越多,出错的概率也会越大。

如何让老师对学校有归宿感、成就感、荣誉感? 应该建立“教师荣誉体系”和“学生荣誉体系”,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故事塑造“教神”和“学霸”。 要进一步引领教师意识到,职业幸福才是教师精神世界的核心,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享受立德树人的快乐,幸福是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点滴之中“奋斗出来的”

要明确需要老师干什么?要明确需要老师怎么干?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课堂教学水平是学校教育水平的集中体现,而课堂文化又是课堂教学水平的集中反映。现代学校的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学校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更要重视学生每天在学校度过主要时光的课堂文化。

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素质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好习惯”。那么,课堂文化建设往简单方面说,也就是创造培养好习惯的环境。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获取特定知识已经变得非常容易,知识爆炸时代的“知识”也在不断经历迅速的老化更新。这就引领教育从“知识传授”走向“能力发展”。

现代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培养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课堂中倡导以问题为纽带,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审辩性思维,使学生改变被动的盲目的接受型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始终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课堂充满笑声、掌声、辩论声。

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氛围,一种尊重学生、尊重不同意见的环境。这和阳光与空气对于万物生长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样,是学生人格、智慧、能力生长必要的环境与氛围。改革,最终必须发生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和同伴彼此之间的合作,这是课堂效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三、学校教育一定要重视运动

作为一个合格学生,首先要身体强健,心理健康,最后才是成绩优秀。就普遍重视知识而轻视身体的现代教育而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重视身体教育,恢复“文武双全”、“文质彬彬”、“耕读传家”的传统,让文化课与体育课成为学校教育中并驾齐驱的两类重要课程。文化课与身体课虽然不必在时间上平均分配,至少应该让学生每天有足够的锻炼时间。“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工作一辈子”。

未来的精英,就是那些有运动勇气的人。精英意味着勇敢地投身运动。你连自己的身体都控制不了,如何能够控制自己的人生?

体育既要使学生的身体变得孔武有力而且心灵手巧,让学生既有足够的活力,又有必要的野性。对于长期枯坐在教室里“读书”的现代学生而言,体育的重点是让学生有足够的运动量并因此而增进健康,增长力量,让人因此而有强健的行动能力与冒险精神,让人自信满满、雷厉风行、决策果断、敢于冒险,而不只是沉于幻想、优柔寡断。

   “用体育培养精英”就是使学生的身体趋向强健、强悍甚至野蛮,使学生的性格趋向健全、勇猛、锐利、热烈。让学生精力充盈、意志发达、喜气洋洋、激情澎湃、势不可挡、豪侠仗义、浑身是胆、不知疲倦,处于不愿意停止与妥协的生命狂欢状态。健康状态是雷厉风行的生活习惯。身体强健不只是四肢发达。它让人神采飞扬,活力四射;让人勇气充沛,敢于冒险;让人意志发达,承受困顿与锤炼而笑声朗朗。身体病弱者往往做事犹犹豫豫、躲躲闪闪,说话吞吞吐吐。身体的活力往往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强健往往促成性格乐观爽朗。

四、阅读、写作与反思:教师成长的关键

“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品位完全取决于他读不读书,读了多少书,都读了什么书,读书可以决定一个人气质和面貌。”《曾国藩家书》中有言:“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可变化气质。”正如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所说:“一个人一辈子要读过一部大书。读过大书的人,会有不一样的气象。”因为以书为凭,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有书作媒,可以穿越古今,知晓天下。读书,不仅仅是知识的源泉,也是滋养人们美好心灵的必由之路。读书是有境界和品位的。有境界,则自成高格。阅读不一定能改变一个人的长相,但一定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品位和气质。有些人相貌普普通通,但其言却让别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令人如沐春风。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读书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具有一定意义。一个认真阅读过孔子、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的人,其素质肯定差不到哪里去,也一定会对学习和研究产生兴趣。

“一个人能够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那将是不一样的生命状态,不一样的人生风采”!庄之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特别阅读一些教育专著,会让我们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管理行为是否科学,读书是会让我们及时发觉自己存在的问题,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了,如何改进。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具备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不喜欢阅读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差生。学生只有在不断的阅读中和遥远时空的人进行不断的精神交流,而交流的结果使学生具有了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这样就必然具有了丰富的创造力。那怕是阅读中的一张画或一首诗都能使学生获得一种使命感。

要把写作当成工作中的一件乐事,坚持让自己及时把课堂中的一些珍贵亮点、片段加以梳理、规整,形成自己理性化的经验并由此写出很多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依此来规范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写结合,以教促写,以写促教。这样就能够获得精神的愉悦和能力的提升。文字是有灵性的、有魅力、有力量的。

教师如何做好自我反思?

(1)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越来越显出动态生成性,有些课堂中的突发问题或值得深思的现象在课前很难预料到,“预设”与“生成”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两大焦点。而课后教案则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课后教案就是把自己上课时的课堂实录详尽、及时地记录下来,并对其中某些片段和环节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从而扬长避短,以便于今后教学的提高。
   (2)反思日记。实践者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地记录下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教育教学的背景、实施要点、实施效果及伴随而至的思想感悟和情感体验,记录下发现的问题及反思后设计的假设性解决方案等。
   (3)教育叙事。实践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独特的事件或感受,要及时地记录下你的思考和感受。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