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学习成长
4110820030010225发起了2019-08-01
0
回复
16
浏览

名师引领,学习成长

------华南师范大学学习心得

长葛一高    侯伟红

为了促进长葛教师、名师的专业成长,真正做到深入课堂教学一线、与学生交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切实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核心素养,7月22日至28日,长葛市名师成员一行60人,在教体局副局长王少池、王菊芬主任苗朝阳主任、李磊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名师培养与专业化成长”的专题培训。

7月22日下午到达目的地之后,就参加了“名师培养与专业化成长专题培训班”的开班仪式。华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学心理博士----钟罗金,他详细的介绍了广州的文化特点“实”:扎实、踏实、 务实的工作作风,跳出教育看教育,开启广州教育和文化交流之旅。王菊芬主任以及李磊主任分别就我们的学习规划和工作纪律做了要求,王少池局长分析了这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强调要学以致用,没有长葛人干不成的事,要发扬广州人的“实干”,最后王少池局长做了重要讲话特别强调:纪律性、主动性、应用性。

写在本上是笔记,记在心里是知识,传播出去是能力,灵活运用是智慧。带着这样的嘱托,在这五天的时间里,我们听了七场专题报告,参观了两所学校。

一:聆听专家报告    

1《学而不倦以育己,春风化雨以育人》   

刘永要“全国永要德育联盟”创立人,“阅读活动素养”三位一体育人理念的创导者和践行者;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在报告中,刘老师从“工作室的构建”、“工作室研修体系的构建”、“取得成绩”、“所获荣誉”、“几点思考”等九大方面,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对工作室的成立和运行进行了深度解读。

特别是工作室刚刚成立时候的困惑:如何制定规章制度、如何开展研究活动、如何处理各方关系、如何设置公众号等等,这也正是我们茫然不知所措的地方,听了刘老师的报告,原来还可以这样子做的,研修的路径如此多样化,具有特色的就是“网络研讨”,这不仅是研讨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覆盖的范围更广,使大家可以利用一些闲散的时间参与其中,发表自己对某一观点的认识,可以结交五湖四海志趣相投的朋友,共同提升,共同成长。

 2《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入与出》

陈洪义: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优秀主持人,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教育部“国培计划”高中历史骨干教师, “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湛江市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

陈老师首先和大家分享了四句感悟: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路上,精心就会有精彩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路上,态度决定高教学无绝招,把普通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成了绝招在专业化成长的路上,一个人走会走得很快,一群人走会走的很远

陈老师指出教与研本是一张皮,是同一张皮不可分割的两面。然后详细介绍了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背景要有意义,目标内容、过程步骤、方法成果自然都要细化展现。好的课题从实践中来,有困惑就要开展研究,做课题研究还要有强大的内心,并且宜精不宜多,要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提炼出自己的教学理念。

3、《达人达己,助力省培》

姚霞晖:广东省华南师大附小语文高级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天河区经典教育优秀管理者;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

她亲切大方,幽默风趣的方式,以及歌喉优美的古诗吟诵表演给在场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姚老师主要介绍了(1)工作室的建设;(2)工作室的运作--常规工作时时做;(3)工作室的特色发展:以研促教助培训、方法模式创特色、助力省培尽绵力、支教偏远促均衡等等。姚老师工作室建设的特色"三步五径"和经典吟诵课堂教学模式让人受益匪浅,

4《名师工作室品牌建设及成果凝练》

要想成为行业精英,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

陈老师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设计一个有内容的室名;

设计一个有内涵的LOGO

设计一个有宽度的课题;

工作室建设要有自己的故事;

为众0找1。

随后,陈老师从融”、“璞”、“恒”、“故”这四个方面,用大家都熟悉的西红柿炒鸡蛋的例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说明成果是做出来的,是练出来的,是梳理出来的。

5《回到教育起点,携手幸福前行》

陈康英:广东省教育学会校本课程研究会理事,教育硕士学位,语文高级教师,广州市第四批语文名教师主持人、越秀区名语文教师、最有敬业范教师、最具网络人气奖教师。

陈老师结合工作实际、成长历程,从“我的学校一一名师成长的土壤,我的教学风格一一名师成长之路,我的青蓝工程分享ー一名师的辐射,我的名师工作室建设一一课题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中陈老师提到:得法、得言、得意;自学、自练、自悟,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思考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

     6《做中学与学科融合》

刘玲萍:中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教授、广州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先后获得广州市三八红旗手、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教育工作者、广州市支持少先队工作好校长、黄浦区第二届名教师。

不要纠结手上有什么牌,关键是如何打好手中的牌;不要纠结班里的孩子怎么样,专注于努力培养孩子。带着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生活处处是语文,先由活动体验,再引入课堂,体现各科之间的融合,教师只管种子选手,种子管组员,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然而然也提高了。她用七年时间把一所薄弱学校打造成黄埔区的一所名校。

7《教师的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

刘学兰: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项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专家组成员。

刘院长从一个著名的心理诊所宣传海报引入,讲述了工作压力和心理疾病的危害性。每个人都有来自工作和生活不同程度的压力。怎样有效管理压力呢?一寻找和表达压力源,二调整对压力和压力源的认知,三化解压力源,四合理管理时间。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压力不能逃避,要及时面对、化解,而且不要盲目羡慕一个没有压力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不存在的,没有压力就容易产生焦虑症,没有存在感,最终会发展成忧郁症,那样的结果实在可怕。 化解压力源的方法:认清压力事件的性质,理性思考及分析问题事件的来龙去脉,确认个人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积极寻求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信息,包括如何动用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运用问题解决技巧,拟订解决计划,积极处理问题。

:参观名校

1、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华南师大附属小学创建于1937年8月,学校于1995年晋升广东省一级学校行列,是全省唯一一所直属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双重领导下的省一级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德育为首,教育为主,科研为先,育人为本”的思路来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育名生,出名师,创名牌”的办学目标。

2、增城中学

增城中学是广州市重点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增城中学共有116个班,其中高中部有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3100人,占地325亩,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

增城中学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德高业精的师资队伍、重大突破的科研成果、设备一流的微格教室、设施齐全的学生宿舍,活力四射的校园文化、环境优雅的校园环境,足以展现增城中学作为国家级示范高中的雄厚实力。

三:交流反思

每次报告结束,都有一位教师对报告进行总结。在26日下午,又进行了小组研讨,结合自身的情况分享学习所得。每一次的交流,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感觉看问题的角度变化了,思路宽广了。

四:学习感悟

培训时大家说的较多的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经过这一周的学习培训,再结合我们工作室的工作情况,在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室的活动开展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阅读----生命需滋养

“阅读是恒河里的水,我沐浴其中,得到神秘的体验。从水中

走出,我已不是原来的我,我得到了新的生命。----泰戈尔

    阅读是最佳的个人研修路径。可以自由阅读,可以广泛阅读,也可以几人共同读一本书,可以是教育学专著,可以是教育期刊,也可以是教学设计或者是教学反思。我们要树立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做教学实践中的有心人,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学习、再学习。

2反思----沸水出茶香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叶澜

“教而不研则浅”,我们还要勤于反思,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平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都会碰到很多的问题,当时可能灵光一现,我们会有不一样的思路、解决方法。如果时间长了,对这些也就淡忘了,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就可以为以后的工作省下不少的力气。

反思在这里包含有:教学反思、反思日记、教育叙事、观摩体会。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地记录下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教育教学的背景、实施要点、实施效果及伴随而至的思想感悟和情感体验,记录下发现的问题及反思后设计的假设性解决方案等。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独特的事件或感受,要及时地记录下你的思考和感受。写教育叙事可长可短,不一定长篇大论。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和示范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
    3坚持----幸运的密码

运气不是与生俱来的。幸运的人往往在不知不觉间通过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创造了好运。

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阅读及反思,这些都需要坚持。选择佷容易,贵在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更新我们的理念,才能有效实践。普通的招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刘永要老师的工作室利用两年不到的时间就成长为全国著名的工作室,这也是他们努力和坚持的结果,他的三个微信群有一千多名教师,每个群一周两个研修主题,每一期有一个主持人负责引领研讨开展、整理文稿、编辑公众号及推广,这个工作量应该是比较大的,但都坚持下来了,因为他们都做到了“认准的事情就坚持去做,不管它有多困难”。

4、伙伴合作----共同成长

就像我们经常说的那样,“一个人走可以走的很快,但是一群人走可以走的很远”。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以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这些都要求教师之间彼此合作,共同提高;教育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相互配合,教师学会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众人智慧胜于个体力量;成功来自集体的团结、协作努力。

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利用网络平台、微信群、公众号,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

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无非就是四个不停,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实践,不停地写作。”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此次的研修学习虽然已经结束,可在学习研修的路上,还有那么一群人在奋力前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