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办学成绩用什么体现,分数应是最弱的回应
4110820030010224发起了2019-08-01
0
回复
29
浏览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套用这句话来衡量教育,我们也可以说:好的教育、好的学校是相似的,不好的教育、不好的学校也各有各的不好。

 

教育要不断反思它的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今天,我们说某某学校办学成绩很好,那么衡量好的要素有哪些呢?育中方略陈立总校长在第六届培训者培训研讨会上对“好”提出了几个基本的界定。

 

01

身体健康

02

心理健康

03

精神健康

04

学习成绩

 

01

身体健康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一直呈增高趋势,体质差也是不争的事实。《少年中国说》里面有一段话:“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一个孩子的持久性、忍耐力,长久保持对一件事情的热爱和忠贞,才是我们教育需要的。一句话,他需要体力和健康的身体。

02

心理健康

我们的孩子今天很脆弱,当他完成学业走上社会时,不知道怎么和别人相处、合作,不知道怎么面对失败和打击。

课改名校始丰中学校长庞茂设曾举过一个例子,某某局领导的孩子相当自闭,成绩也很差,这个领导对孩子束手无策,一度想带他去看心理医生。转到始丰中学后,全新的课堂模式竟让他像变了一个人,性格变得外向,成绩突飞猛进,最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这一段听起来像软广告的故事,确是一段真实发生的事情。

今天,我们很多学校的课堂还是填鸭式满堂灌的,孩子们是很孤单的,孤单疏离的人不能集聚周围人的能量,无法从别人那里获得力量,如何会成就自己呢?

03

精神健康

这个精神健康不是就精神失常的病理而言的,指的是国家培养的真正人才,应该是有无我之境的,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成功,要有对那些伟大的人或事物有敬畏感,要对以往的历史和传统有敬畏感。那些榜样,那些值得我们尊敬的人物,是引领我们自己的力量。

真正的人才,需要有大无畏精神,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

真正的教育,可能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教育,并不在于你选择了什么专业,而是在于你在一个好的学校里,遇到了一生当中需要效仿的典范和崇敬的榜样。

还有,如果我们只是在技术上讨论教育的问题,那么中国的教育是没有出路的,孩子的精神健康永远也不会得到有力的保障,教育还是要回归到课堂之上,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要回归到以学生为主体、学情为主导、教师做助推的“活”的课堂之上。

 

04

学习成绩

教育任何时候都是立国之本,它不是某种美好的规定,离开现实是无法实践的。任何一名学生要更充分更好地发展,无论是全面的,还是某一方面的,都必须是在完成特定阶段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实现的。

学习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实现这种发展。我们要分清提高学习成绩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意义。如果没有了前面三个基础,再好的学习成绩、再高的分数都是没有意义的,就像一个人是为了吃饭而活着,还是为了活着而吃饭,虽然都强调要吃好饭,但意义不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成绩的好坏,分数恐怕是最弱的回应。我们的学校要留住孩子们单纯朴素的心,让他有能力去喜欢他喜欢的事情、去追寻他所敬仰的人,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也应该是一个学校办学成绩最好的体现。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