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教师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
4110820030020042发起了2019-07-30
0
回复
19
浏览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21世纪的化学教师必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那么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师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适应新课改挑战新课改呢?我认为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扮演多重角色。

一、教师是大容量的电脑“内存”

    化学教师的“内存”即渊博的化学专业知识及丰厚的文化底蕴,并非是一种外在、表面的“技法”之类的东西。现实中我们有些教师专业知识“清澈见底”,知识面狭窄。反映在课堂上就会缩手缩脚,固步自封,就会拘泥于教材而不敢越雷池一步。课堂外,在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面前就会言不达意,捉襟见肘,显出“内存”不足。这样当然不符合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应该有丰富的“内存”。只有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才能优化教材处理,诗话教学语言,科学的遴选教学手段;只有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教师才能立足课堂,超越课堂,自创新路;才能放开手脚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整合和拓展延伸。也只有具备这种“内存”,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游刃有余。这样的教学才能更生动,更鲜活,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这样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问不倒的好老师。这种丰富的“内存”,完全取决于我们教师读书的数量,表现在知识的丰富积累和“厚积薄发”,只有学习才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基石。科学方法的掌握,淡泊名利思想境界的升华,靠的也是读书。新课标的化学教师必须熟读各类专业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等专业书籍需要常备案头,做到常查、常看、常翻,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常上网阅读新闻和看专业期刊杂志,可以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从而主动挑战新课改,适应新课程。常读有关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书籍可以认识到人的心理因素及思维发展的规律和教育规律,从而把学生当做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真实的教学思想、教学水平。常读经典名著,能发现传统文化的瑰宝,清醒而理智的对待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概念。总之新课标下的教师一定要成为勤读书、读好书的先行者和倡导者。

二、教师是不断升级的电脑“操作系统”

    化学教师的“操作系统”即为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及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尤其是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备课,精简讲授时间。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例如我在每一节教学时,都会预先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深有浅,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学案中的题目。这样一来使好、中、差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另外,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精心设计了许多具有启发性和可操作性的思维活动或实践活动,包括讨论、思考、模型建构、设计实验等。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板块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的机会。总之新课标下的教师绝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教学经验、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经常检查、审视自己,改变陈旧、过时的思维方法,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更新自己。

三、教师是精彩纷呈的电脑“显示器”

      化学教师的“显示器”则是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包括教师的形象、语言、板书、教学内容的表现方式、方法等。现实中有的教师不修边幅,课堂上言语木讷,缺乏激情,不善于和学生交流沟通;有的教师板书凌乱、字迹潦草,版图错误百出;有的教师教学方式陈旧、单一,就像在茶壶里煮饺子……这样的课堂怎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的教师当然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当然也就不是一个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显示器”。

      新课标要求我们化学教师要成为一个精彩纷呈的“显示器”,要求我们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教材的核心知识更应从多个角度以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例如学习化学必修1氯气溶于水时,为了搞清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我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将新制的氯水分别加到紫色石蕊、FeCl2Na2CO3AgNO3等溶液中观察有何变化,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我再巡回点拨,最后在广纳众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指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实验可以亲自去发现问题,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探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表达能力;归纳总结可促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通过以上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师还责无旁贷的担当着教育者的职责。化学教师丰富的“内存”还可通过美好的师德、师风这一“显示器”表现出来。课堂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机智诙谐、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心悦诚服;生活中,教师的宽容大度让学生体验到温暖;工作中,教师的沉着稳重、处事不乱给学生以安全、厚实感;教师淡薄名利的心胸让学生敬佩;教师的勤勤恳恳使学生体会到做人的美德……学生从教师这一“显示器”上不仅仅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更可从生活态度、工作态度、人生观等方面感受到无穷的精彩。

四、教师是灵巧的电脑“键盘”                 

        化学教师的“键盘”实质是教师搭建的与学生交流的互动平台。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则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也会大大增加,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所以,在新课标下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精心搭建与学生交流的互动平台。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学校和教研组建成自己的网站或网页,通过设置有关化学教学方面的论坛这一互动平台,就教学中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互动交流。教师还可通过电子邮件、基于Web的答疑系统、QQ等互动平台使学生快速收到由教师精心制作的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反馈报告。这样既可以进一步扩展课堂教学的时空,又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创了一个自由发表见解,相互进行交流、思辨的平台;同时,通过交流和辩论,使参与活动的师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学习研究的共同体,共享集体智慧的成果。

        丰富的“内存”是教学的源泉,不断升级的“操作系统”是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精彩纷呈的“显示器”是教学内容新的呈现方式,灵巧的“键盘”是师生教学互动的平台。不断积累知识、丰富教学经验,犹如增加大容量的“内存”;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如同经常升级换代的“操作系统”;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就像精彩纷呈的“显示器”;多样化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就像灵巧的“键盘”。

        总之,新课标下我们教师一定要认清形势,更新观念,转换角色,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搭建互动平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挑战新课改,才能为新课改带来崭新的气象。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