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让教学多了趣味和愉悦
——课后交流小感
复习《诗经》两首。一下课,三位同头科老师便进行了交流。
三人安排的这一节,先复习第一首《关雎》。设计了文学常识、重点词句理解识记、诗的表现手法、诗表达的情感四点。一个课时,三个班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
我问徐老师:“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表达手法常用赋比兴,可学生不大理解,你是怎么做的?”
淑红姐笑着说:“我在踏进教室那一刻,突然灵光一闪,闪出了个方法。”
我们都很感兴趣,忙让淑红姐分享。“从内容上,风,多民间歌谣;雅,宫庭之正声雅韵;颂,宗庙祭祀之乐篇。按层次,风是民间歌谣,雅是宫廷雅乐,颂是宗庙神曲。老百姓,生活最底层,宫庭,社会高层,宗庙,祭神祭祖之地,古代地位最高。这样风雅颂三种类型,好理解了,也就容易记住了。”
这么一析,确实如此。灵光一闪,是知识阅历与机遇的巧合。分享交流,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快乐。
教英语的芳姐说,记下来吧,多好的课例。
是啊,积累,就在点滴间,灵光一闪,让我们的教学多了趣味与愉悦。
改作文时,遇到一篇好文。淑红姐赶紧分享。一女生的《从生活中学会享受》。猛一听题目,已判定这样的作文,思想性会影响评分。可再读内容,却忍不住高赞,忙拿给我们看。
她笔下的享受,不是享受物质,而是享受清新的空气、愉悦的心情、发现的惊喜、生活的意义。这样的逆向思维,这样的立意带来的反差,怎能不得高分?
牛娜班有个学生的作文题目——《从生活中学会感恩》。一个大众化的题目,大家都觉得好写,但不容易写出新意,写出水平。一个学生的习作刷新了我们的认知,牛娜分享到:这一篇的文章主题虽大众化,但胜在用词准确典雅;举例子、列数字,言之有据;抒发情感,真挚感人;层次结构,经纬分明。作文在朴实中透露着功力,文辞间隐藏着见识。这般文章,怎能不得高分?
学生,竟有些个能写这么好,让我这爱阅读爱写字之人着实折服,着实高兴。赞,高赞,且要拍照,分享!我要让我们班的学生也学习学习。
遇见美好是快乐的,发现美好是快乐的,分享美好是快乐的。一个小课间,因了淑红姐的灵光一闪,因了同学科老师的好作文分享点评,让人不禁心生欢喜。教学,也因此多出了几多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