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能力从讲故事开始 长葛二中李格琴
4110820030080054发起了2020-11-26
8
回复
34
浏览

提高语文能力从讲故事开始

长葛二中李格琴

听说读写,循序渐进,有机结合,自然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不二法门,培育、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利用好故事资源无疑可以事半功倍,原因在于故事具有新奇感、亲和力、娱乐性、趣味性和教育性。对于开始正规学习语文的中小学生来说,有效听说读写故事,无疑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快捷路径,或者说提高语文能力,应该从讲好一个故事开始。

要讲好一个故事,必须做好这样的一些功课:什么是故事?故事有哪些特性?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动机是什么?讲好故事,必须具备哪些素养?讲故事,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故事,故事具有哪些特性。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对故事本体的深入认识,才能自由出入故事内外,迈出讲好故事至关重要的一步。

故事大致有三类来源。一是传奇——来自想象,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比如《盘古开天辟地》。二是来自人们的现实生活,但高于生活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过,并非是现实生活的复制,比如《狼来了》。三是来自历史真实,比如《赤壁之战》。不管故事源自哪里,大多具有一些共同特性。第一,重复性,故事虽层出不穷,不计其数,但大多数是重复的。第二,时间性,任何一个故事都具有一定的时间长度,故事情节必须在一定的时间长度中展开,故事之所以备受亲睐,也可以说是人们以娱乐的心态打发时间,寻求身心的放松,第三,认知性。故事是人们认识、理解事物的一种特殊方式。故事不同于科学的实证,多依赖于人们的生活历练和经验。故事拒绝科学实验的刻板、严肃,而是以娱乐的心态自然而然或潜移默化地让听故事的人受到启迪,洞悉个中深意。第四,大众消费性。

精选好故事,是讲好故事的前提。人们听故事的原始心理动机在于满足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寻求心灵的慰藉。有趣的故事能让听故事的人开怀大笑,能够消除现实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让人落泪甚至沉思的故事,自然彰显了故事的教育价值。因此,趣味性和启迪性应是选故事的两大标杆,但无论是趣味性还是启迪性,都离不开情节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精选好了故事,接下来就需要对故事进行精细阅读,深入了解故事的内涵,每一个情节,每一个细节应了然于心。只有熟悉,才不会紧张。熟悉到就像是自己写的,或者说就像是自己经历过的故事,就真正属于自己,方能胸有成竹,为我所用。否则就会被故事牵着鼻子走,甚至把讲故事降格为背诵,一个好故事自然就被剪坏了。根据故事表达的主题,确定讲述的风格。纯粹的娱乐故事,幽默或冷幽默为佳。震撼心灵的故事,应庄重严肃,以事件为关键词,对故事的情节进行归纳,找出事件发生的线索,这样既能深入、准确的把握故事情节,又能确保讲述时详略得当。比如可以将《三打白骨精》的情节浓缩为“”白骨精三变(一变村姑,二变老妇人,三变老公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三拦孙悟空”为了让讲述生动,还需要从故事中提炼出传神的细节,用细节刻画人物的性格,让人物栩栩如生。比如唐僧误以为孙悟空打死了好人,念20遍紧箍咒惩罚孙悟空。孙悟空疼得生不如死,苦苦哀求。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天神捉拿,哀告过吗?被压在五行山下500年,哀告过吗?被红孩儿的三昧真火烧的晕死过几天,哀告过吗?三个细节的对比,能够烘托孙悟空撕心裂肺的疼,以及迫不及待的哀告

进入故事讲述现场,需要掌握一些技巧。直奔主题,声音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目光坚定,主动与听者进行目光交流,营造出一种心理互动氛围。设悬念,卖关子,抽丝剥茧,有条不紊,娓娓道来。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或疾或缓,张弛有道。发现听者情绪不高,不要慌张,更不能情绪受挫,注意调整语速,语调用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听者。如果听者情绪高涨,掌声笑声四起,一定不能,得意忘形,切忌笑场。语言要准确,尽量尽量用口头语,书面语虽然适合朗诵,但有碍讲述的流畅自然。一个人说话语病一大堆,肯定影响交流的效果,若深入思考,讲得清楚,写作自然就不再是难事。

一个善于发现讲述故事的人,一定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富有情趣的人。善于发现故事,感受能力超乎寻常,为人处事皆人情味。讲故事能够锻炼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一个人语文能力的提升,直接体现在这些综合能力的强化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语文能力的“千里之行”,应属于讲故事的“足下”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