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名篇
长葛二中 李格琴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罗纳的《艺术哲学》等,为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傅雷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在他去世的十几年后,他的家人将他与儿子的来往书信即录为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傅聪)的家信100多封。这本书信集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这些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对居住在海外的长子傅聪,傅雷只能通过书信对其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育儿子:做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作为父亲,傅雷很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儿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比如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他在信中都多次谈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爱子之情 溢于言表。
傅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心中单用大量篇幅谈音乐,谈美术,谈各种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不管是傅聪去波兰留学获得国际大奖,还是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服雷诗中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傅雷还经常给儿,邮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有关绘画,雕塑等艺术理论方面的书籍,鼓励他多从诗歌戏剧戏曲戏剧戏剧美术等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使得这些文字生动优美,杜读来感人至深,我们也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和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