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学反思
长葛一中 梁晓丽
今天上完课后,我坐下来静静思索,感觉有必要对本节课进行反思。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初次阅读,我首先想到了“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句话,可当我再次拜读此文,我的脑海里似乎出现了一位农民企业家的形象,他白手起家,努力奋斗,终于达到了人生的顶峰,可惜的是最后竟然又死在了自己无休止的欲望上,一辈子不断进取,可最后仅仅获得了六英尺的土地,所以对帕霍姆的分析还应一分为二,这也符合辩证法。
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抓住“男子汉”这三个字,发散开来,让学生思考:帕霍姆到底是不是一名男子汉?通过这个问题的引领,让学生首先看到他的优点,其次才是他的贪欲。就这样我开始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我在备课时紧抓认识人物的方法去展开,简而言之,认识人物的方法有:1.从文章所叙之事;2.从人物的言行;3.从作者及他人对人物的评价方面。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也紧扣这三个环节进行,课堂设计还较为清晰,环环相扣,步步逼近小说重心,感觉很成功。
另外在这节课中我还重视朗读的指导,分别运用齐读法、男女生分角色朗读法、有感情朗读等方法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以读带讲,课堂上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效率高。在品味语言妙处时,我还运用替换法,在“扑”与“挺”得替换中,让学生感受到“扑”的竭尽全力,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帕霍姆为实现梦想所做的极大的努力!感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为虚言也!
还有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学生的精彩表现。在上本节课之前我先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充分预习,预习时先让学生熟读课文,之后围绕三个问题自由批注:1.找出本文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心理描写进行赏析;2.你认为帕霍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依据;3.请写出你的感悟。因为学生预习充分,所以学生对课文内容相当熟悉,对情感体悟也就更加深入,甚至有一名学生当堂赋诗曰:珍惜今天,珍惜现在,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课堂精彩连连,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还是有缺点需要正视的:我感觉在最后两个环节中,稍显凌乱,课堂设计稍觉浅显,课堂深度欠缺,最后可适当补充拔高。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思索以供调整。
反思有助于成长,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中才能让自己更加强大!
反思,为了更好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