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湘名校,探访育人瑰宝——初中语文刘胜洁名师工作室长沙培训纪实(四)
云迷雾锁长沙城,放晴如画现真容。
3月27日上午,天气虽然阴沉,却丝毫阻止不了研修班学员的学习热情,在张朝遂局长的带领下,我们踏上参观名校,寻找育人真经的学习之路。
学习第一站:长沙市岳麓区第一小学
这两个小水滴幻化而成的萌宠真真的可爱哟,它们的名字寄寓着师生们多少的期望啊!
如果被孩子们流利的英语所吸引,再听听上课老师的课堂英语口语吧。
“合作,交流,展示”的课堂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是八人围坐,但他们是二人小组呢。
这是一节精彩的小学六年级的英语课,标准的全英课堂!王晓老师英语口语发音纯正,流利自然,笑容浅浅,亲和力强,肢体语言生动丰富,引人入胜。孩子们的课堂语言表达也是全英文哦。课堂设计活泼灵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还有情感的升华拓展,没有教授新单词的突出环节,但是却在语境中认识了新单词,还让同学们选择新单词进行语段扩写。听、说、读、写都兼顾了,语言课就该这样上,必须为王晓老师点赞!
岳麓区一小的英语教研组长介绍了他们的教研经验:1.思维导图式板书设计,使课堂内容无序变有序;2.优秀资源的整合给学生提供有力的支撑 ,让学生吃得饱;3.贴近生活的语料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学校还很重视培养师生的阅读氛围,专门为老师配置了“书吧”,为学生们准备了“移动图书馆”。
西雅中学建于2017年,是一所全新的寄宿制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备。
教科室主任刘权为我们介绍了西雅中学的教研建设之路。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扎实的教研工作。学校狠抓“校本教研”、“区域教研”、“校际教研”,让名师走进来,教师走出去,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队”计划,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西雅中学虽然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但非常重视学生社团建设,依据学生爱好兴趣,组建包括器乐、球类、绘画、书法、武术、舞蹈、棋类等共29个特色社团,这也是西雅中学的最大亮点。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前身是南宋理学家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湖南师范馆,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1911年校址迁建长沙书院坪“城南书院”旧址后,改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在该校第八班学习。
这真是一座殿堂似的高等学府!亭榭院落,如诗如画,好像让我们穿越到了百年以前,跟着讲解员的步伐去追寻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足迹。
纪念馆共有五个展厅,从毛泽东“少年立志出乡关到”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伟人音容一一浮现。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心无旁骛,明确了“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的学习目的,创立了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而“野蛮其体魄”的办法,坚持着读书的“四种方法”,还坚守着“三不谈”的修养,因而收获“打好了”学问基础的硕果。
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在该校第八班学习,他立志救国救民,刻苦读书,顽强锻炼身体,进行农村调查,主办工人夜学,创建革命团体"新民学会"。
毛泽东的“三、四、五”
“三不谈”:不谈琐事,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
读书“四法”:其一,大量批注,言如珠玉。其二,领悟真谛,掌握方法。其三,广收博览,发展创新。其四,考察社会,读无字书。
“五种浴”:“日光浴”“雨淋浴”“风浴”“空气浴”“冷水浴”。冷风浴”“空气浴”“冷水浴”。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一直品学兼优,这自然离不开各位老师的栽培。其中黎锦熙、杨昌济、徐特立、三位老师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
青年毛泽东纪念馆展品饱满生动,史料丰富,顺沿他的足迹,走过他的生活和历程。
平易近人的艾建玲馆长亲自为我们当解说员,真是莫大的荣幸!有师如此,岂能育人不成?艾建玲教授就是湖南一师最美的形象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