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海霞:读后感——权力之争
4110820030440056发起了2021-11-19
0
回复
5
浏览

       近段时间拜读了《正面管教》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什么是不良行为?他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此时唯一的选择,只有权力争夺或退却而无法沟通。这也是大人和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如此常见的原因所在。

       昨天下午我刚到学校,我班的班长就在校门口截住了我说:“老师,你快去看看吧,李润铮与英语老师杠上了。”我急忙上楼。李润铮早已列入我重点观察的对象之中,他顽皮、多动、好说话、接话茬,迟到,说话从来不经过大脑。我准备了很充足要大发雷霆,当进入办公室,李润铮已经在那儿候着了,我平复了一下心情。多看了他几眼。问他:“你站在这儿干什么?”“午自习我与英语老师发生了矛盾。”“为什么?”“上课我去后面拿笔芯儿,老师批评了我,还把我的书扔出去了。”“谁错了?”“我,不应该在午自习乱跑,顶撞老师,撕本子。”“那怎么办?”“给老师道歉,请老师原谅。”“你去吧,说完后给我个结果。”他离开了办公室。

       回顾李润铮的种种行为,打他的心都有。他原本是我班的体育委员,语文课代表,因为他有了这种权利,他只管对别人发号施令,却自己放松、懈怠。我跟他谈过心,并且给与他三次机会。当时他认识的很好,能保持两天,学生反映他的种种行为,课代表和体育委员也被免职并反省一周,如果期间违反,贬为普通学生。正是这样无所事事,英语老师的一句话成了导火索,点着了他的愤怒,并把自己的英语作业本撕掉,与老师对抗。这也正如《正面管教》中的错误行为其二,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这件事我也从英语老师那儿得到了答案,和李润铮告诉我的较为符合,我问李润铮怎么办?他给了我三点保证:一、道歉,二、写保证书,三、在班内做检讨。我没有再批评他,并告诉他我要听到去道歉后的结果,就这样一场班内大风波过去了,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

      我觉得在这里我做的两点是可取的:

      第一、面对李润铮的行为,我没有大发脾气,而是问他怎么办,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学会承担后果。

      第二、让他知道他已经不是班委这个事实,不要使用自己没权的权利。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