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们总是或多或少会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对于这些“不良行为”,我们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都有着各自的处理办法,但是有哪些是有着长效的应对措施呢?在《正面管教》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中,给出了明确的指导。
所谓的“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者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应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控的行为。“原始脑”的唯一选择只有权力争夺或退却,而无法沟通。孩子们之所以有不良的行为,是因为他们有一些错误的观念。
当他觉得,过度关注他的时候,他才有归属感,他会想方设法地引起你的注意;当他觉得,只有自己说了算或者至少不能有别人对他发号施令时,他才有归属感时。他会寻求一种权利,可能会使用暴力来使自己拥有权力;而当他感觉自己得不到归属,但是它可以让别人同样受到伤害时,寻求心理平衡,这样他就出现了报复的行为;更甚者当孩子没有归属感,觉得自己无可归属,无可不依的时候,放弃自我就会出现自暴自弃的行为,这就是四种错误的观念和错误行为背后的目的。
当孩子寻求过度关注,家长或老师应采取主动鼓励性的回应。采取有效的行为才能使这种不良行为逐渐消失,并且达到长期有效的效果。看完这一章之后,我回首自己处理过的事件,才发现有些事情真的是有章可循。
我们班的李某,被老师们称为“最讨厌的学生”,因为他课堂上不听讲、扰乱其他同学、和同学关系不好、说脏话、作业不写、被批评时永远在狡辩,说他没有做过,或者转移注意,说某某也在怎么怎么样呀!对于这样的情况,任课老师都很无语,交给我之后,我向他的家长了解情况,发现他的父亲在家里也是拿他没有一点办法,说他说的狠了就离家出走。
他的行为引起大人的恼怒,但是我也了解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妈妈就生病去世了,其实他一直都在内心渴望着得到更多的关注,也许正如书中所说的,他觉的如果能够得到老师同学特别的关注时候,让这些人围着他团团转时候,他才有归属感,才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
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那天早读,当我低头在填写表格时,李航来给我背书,他看到我低头填写表格,或许是怕我听不清楚,就弯下身子来背书,等到我抬起头时,他已经将一篇长文背完了,全程都是弯着腰,向我靠的很近。我想这一定很累的,于是我就告诉他我当时心里的感受。感谢他能够辛苦自己,体谅老师,他特别开心。
下课了,我灵机一动,请他帮忙把后面的目标墙修葺一下,果然,他和班里的另一个同学一起小心翼翼的把断裂的部分修正的完好如初。我在班级里表扬了他,并告诉他,其实他可以在课间操时候大声呼号,锻炼自己的音量,咱班也能受到学校的表扬,这样就算是他站着背书,我也听的很清楚的,而且还能给班级争光!他更提劲儿了,下午课间操呼号,嗓子都快喊哑了,当然他又一次在班里受到了我的表扬。
也许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有其错误目的,当他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得以体现的时候,他就会懂得用正确的方法去寻求正确的目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