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读了《正面管教》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不为,读完此章后,我在教学中和教育自己的孩子上有了更新的认识。
我们常常要求学生控制自己的行为,首先我们要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有了这种意识,我们就能够成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
孩子可能以不完成家庭作业来获取关注,老师叫来了家长,孩子反而洋洋自得。当孩子继续不良行为,并且对你进行了言语顶撞或是消极抵抗,“你制服不了我”来显示权力,你觉得我的成绩比我更重要,这让我很伤心,所以我也要让你伤心来寻求报复。
“鼓励”这个词很重要,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就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孩子。
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地解决问题。能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
在你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时,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反击,而应该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你现在一定觉得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我能理解,如果换成我,我可能也会是那种感觉。”
在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之后,可能会更愿意听你的看法,并和你一起解决问题。你越是想控制他们,他们就越是不屈服,并且会越来越远离你。
现在回想我在工作中解决学生问题时,会直接纠正学生,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和不足,甚至还会讲一大堆的大道理,因为我觉得我都是为他们好,有时当学生反复犯错时,我还会抱怨,都说了这么多次了,为什么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呢?
可事实是,学生的问题一直存在,那么问题出现在哪里呢?为什么学生就是听不进我们的话呢?
今天读了《正面管教》第四章的不良行为之后,我完全明白了,原来都是因为自己没能和学生建立感情联结,我们通过传递爱的信息建立亲密和信任,而不是距离和敌意。
今后,我也将用“不惩罚,不骄纵,多倾听,多理解,多鼓励”的方式来有效管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