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第四章中,鲁道夫•德雷克斯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对于优等生的偏爱,是每个老师天生具有的本能,但对于后进生,就很难做到一视同仁。后进生更需要关爱,当一个孩子最令人讨厌的时候,恰恰是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因失望而做出的行为有更多的了解。
这学期开学,我班的晓强表现非常不好,上课睡觉、作业拖拉,还经常迟到、旷课,任课老师和学生都不大喜欢他。
我曾经试着和他交流,他冷得像一块冰,怎么都融化不了。后来我又给他的家长打电话,他的家长言语中流露出对孩子的极度不满,而且不愿意负责任。
一次,在听我班数学课的时候,我有意坐在他的旁边,他听得很认真,我发现他思维比较灵活。那一节下课后,我在班里表扬了他,他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我想,如果他能克服自身的问题,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所以我很想拉他一把。
机会来了。
初秋的天气,还比较闷热。又到了周一升旗的时候,八点多钟,太阳就发出刺眼的亮光,热浪一阵阵扑过来,熏得人发慌。
同学们都笔直地站在太阳底下,正进行到校长讲话环节,班长领着晓强过来了,他脸色苍白,几乎虚脱,大滴的汗珠顺着脸庞往下淌。
我赶紧搀扶住他,问怎么回事,他说头晕恶心,我又问是不是没有吃早饭,他有气无力地点了点头。
我先让他坐在操场上的篮球台上休息,他满头大汗坐在那里,几分钟之后,脸色稍微缓和了一点。
我问他需要通知父母吗?他摇摇头。
我拿了一条湿毛巾帮他擦了擦额头,他没有拒绝。
我又陪着他一起坐在那里,直到升旗结束,我领着他到我的办公室。先为他打了一盆水,让他洗 把脸,然后让他坐凳子上休息,打开空调为他降温。
接着我又给他倒了一杯热茶,让他先坐着,我快速到学校门口对面给他买了几个包子,把我还没有来得及喝的牛奶递给他。
当他用手接包子时,我感觉到他浑身都在发抖。看他难受的样子,我心疼地埋怨:“怎么能不吃早饭呢,六点多来,12点才放学,你不吃饭,一大晌能受得了?这样下去,体质会越来越差,以后不能这样,我很担心你的。”
他眼里含着泪花,慢慢低下了头,一声不吭地吃着我递给他的包子。为了避免他尴尬,我对他说要先进班交代事情,让他慢慢吃。
当我再次来到办公室的时候,他已经把全部的东西都吃完了。
他能吃完我买给他的包子,我非常开心,说明他没有把我当做外人。
我又让他连喝了两杯热茶,他的脸色开始变得红润,他主动对我说:“老班,谢谢您。我没事了,放心吧。”
我说:“如果没问题,就进班吧,如果不舒服,一定要随时告诉我。”
虽然当时言语沟通不多,但是我相信他内心受到了触动,有时候无声的交流胜过普通的说教。
果然,那天发生的事,不仅拉进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更点燃了他学习的激情。更让我开心的是,在这学期期末考试中,他竟然考到了我班的前十名。当我为他颁发奖状的时候,他深深向我鞠了一个90°的躬,他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信与阳光。
夸美纽斯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做有心的班主任,抓住教育契机,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点燃学习激情。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一定都能开出美丽的花,哪怕他们只能成为一颗草,也要让他们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一间教室,一个世界。在这间教室里,让每粒种子都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