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当班主任时,觉得什么事都必须亲力亲为才有影响力,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力量,自以为是地认为,只有自己亲自说,大家才会认真听。导致各种活动,比如学校活动、班会、大扫除等,分明已经明确安排了各个任务的小组长,但自己依然跑东跑西,指指点点。把各组长的活都给抢了去,显得他们能力不够,自己还很累。后来想想,忽略了孩子眼中“交给我,我能行”的那束光,明明交代任务的时候也是看到这束光的,可是却把它视若不见。
回想以前上学时代,不管是初中还是大学,作为学生,生活在大集体中,每次老师委以任务时,都很是自豪,会尽全力去完成,如果最后没有做好,心里也满是懊悔,但总归能力上去了,整个人办事越来越有办法,也变得更加自信。就算现在参加工作了,领导安排工作的时候,有哪一项让我负责,我依然会觉得自己有存在感,乐于去认真完成。但自己对待学生,却无形之中扼杀了他们成长的脚步。
明白这一点后,在之后举行的活动中,作为班主任的我会备足有关活动的功课,明确各个任务,分给相应的学生,有专门的督导组和工作组,并开个小会,指导其重点,给予其信心。然后大家分头完成,活动之后,一定一定找时间让各组长进行本次活动的优点与不足,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加分,每次这样下来,都会觉得学生们长大了,他们真的很强大,我也相信,在他们心里也乐开了花,班集体也更加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