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付出热忱,坚持久了,但没有收获,是真的很伤心的一件事,特别对于处在青春期,性格敏感的中学生,我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开导,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可能也会受到怀疑。
前段时间长葛市二模考试结束,物理卷子刚发下去,有个女孩儿哗啦就哭了,我问怎么了?她泣不成声的说到“老师,我已经很努力了,但考的总是还不好。”看着她满眼委屈,但因为她底子并不太好,所以这几次成绩不高我也没太注意,想起她上课的积极地劲头,心里对她也甚是心疼。我告诉她“十年树木,百年才树人,不是说努力了,成绩一定会提高,但你的努力一定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着,那是一种沉淀,不要放弃,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她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因为不能耽误上课进度,所以上课的简短对话结束。虽然表面看着安抚了她,但感觉到她不服输的一颗心还是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一个小孩儿谁看着不爱呢?于是,课下我翻看她近几次的作业和试卷,发现一些题型,虽然错了,但确实有进步。特别是光学和电学画图题,从空白到现在已经稍有模样,但整体来看还是错。计算题有死记公式的嫌疑,只会写公式,读不懂题意,找不到对应的量。看到这些,我明白了,她只是努力,但努力的方向和方法依然不对。于是,我把她错的题型归类,只要有空,就给她进行讲解,让她进行多次练习,直至练熟练会。看着她兴奋的表情,感受到她重拾力量,我也仿佛看到了阳光,很暖很舒服。
认真观察,像这样的孩子其实很多,只不过有些孩子由于性格原因不表现出来,容易被忽视。我想这更加需要我们的细心了解,上课的耐心,以及特殊的鼓励,哪怕上课点一下她的名,找他回答一下问题,给他一个肯定的眼神,点名询问一下他对这道题还有哪一点不理解等等,都会让这些积极的学生有力量,继续奋斗下去。至于提供课上讨论,作业面批面改,都是查找学习漏洞的好时机,让积极的学生不因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导致成绩不理想,而失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