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龙:班主任协助任课老师管理课堂的一些思路
4110820030440056发起了2021-12-02
0
回复
5
浏览

       前天晚上在群里就惩戒问题请教了工作室里的几位老师,在讨论过程中,不出意外的进行了常规的跑题(→_→此处应该有个表情^_^")这次跑偏的主题是关于任课教师课堂纪律问题的一些协调工作,我认为非常贴近一线班主任的工作实际,简单进行了一下整理,也许会给年轻的班主任提供一些工作上的启示:

       1、谁的课堂谁负责,划清责任

       主动协助任课老师处理课堂上的违纪或学习问题,这是班主任负责任的表现。做为一位班主任,协助任课教师处理问题是本职,更是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毋庸置疑。但是,如果提前干涉或过度的干涉,会造成一种“蔑视任课老师处理问题能力”的假象。同时过度的干涉,也会影响到任课教师个人在班级中的威信,时间长了,就容易使任课老师在班级没有话语权与说服力,影响任课老师的课堂管理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我的做法是“先听再看后处理”。简单来说,就是先坐壁上观,以旁观者的视角来观察任课老师处理时,学生的状态与表现。听一听事情经过,看一看学生的态度与辩解。等事情大概听出个眉目了,再根据学生的表现以及任课老师的态度,来决定要不要过去进行协助或干涉。

       如果“父慈子孝”,自然皆大欢喜;如果“不服管教”,自然要过去杀杀威风;如果“雷霆震怒”,自然也是得过去先把火给灭掉再说。

       预设个常见的场景来演绎一下我的做法吧:

       正在办公室办公,突然任课老师把我班里一个学生揪到了办公室批评。我一般是会当做没看见,继续办公办公,但实际上我会全神留意他们的对话与状态。不过这里有个前提,如果是经常捣蛋的学生或是双方都不太对付的,我通常会先打句哈哈:哟,XX咋又被揪过来了?这次是犯啥事儿了?我打这个哈哈其实也是有目的的,一个是告诉学生我在场,你给我老实点;二个是让任课老师知道我在关注这件事情的发展,如果有问题我会过来解围的。

       然后就是等结果了。

       如果学生承认了错误,态度也尚可,那么在老师处理完以后通常我会等任课老师让这个学生走的时候,再直接叫住他,让他来我这边,我再简单交待几句,为任课老师说几句热心话:你看,老师专门停住课过来教育你,得知足。说明老师关注你,换个人谁还管你这么多……等等,也即替任课老师扫了尾,也让任课老师知道咱不会放任自己的学生犯错不管。

       如果学生不承认错误,双方僵持了,通常我会直接把学生叫过来,然后告诉任课老师说你先上课,我替你处理着,上课要紧,别给这货生气,上完课再过来处理,我先给你收拾收拾他,这货又皮痒了。得先保证任课老师能把这节课堂教学任务完成,这是个大前提。同时也能让任课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有个台阶下,以免撑在那里没法收场。等任课老师走了,再慢慢了解事情经过,合适的对学生进行处理,等任课老师上完课,其实气已经消了一多半了,这时候再处理问题时,状态与心情就会相对比较缓和。

       总结一下,就是小问题由任课老师自己处理,处理完了咱再简单交待几句完事。如果是大问题,先保证任课老师回教室完成教学任务,把两边都分开进行一次“冷处理”,避免双方矛盾激化。

       2、体谅小学科多班额的任课教师

       政史地生物化这几个学科的教学班级多,在课堂管理时的任务量确实是很大的,不可能做到节节课都很有效的、对课堂上不专心或是违纪的学生非常细致的去谈心、教育。说到底,还是班太多,学生太多。班主任只用管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学生就好,而这些学科的老师,往往要管理的是三个以上班级的学生,合起来的量是非常巨大的。加之他们的课时量也少,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也是一个关键因素。相比起语数外三个大学科来说,基本上每天都与学生有接触,而这些小学科一周那两三节三四节课,与学生的接触机会太少,很难了解到每个学生的特点与课堂习惯,以及要紧的课堂纪律遵守的情况。所以,小学科老师的课堂偶尔纪律差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并不是说这是应该的,而是因为学科特点,造成的老理由根本没办法如同语数外老师那样发现问题就直接解决问题。人都是有惰性的,这一点我想做为班主任,不能苛求这些小学科的老师能够都如同大学科老师那样拥有非常稳固的课堂纪律,那不现实。对于这些老师来说,也不现实,即便是很想这样做,现实其实也并不允许,毕竟学生太多了。几个班的学生,一个学年下来,能认全名字就不错了。

       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学科占比,相比120分的大学科来说,这些小学科本来在考试中的成绩占比就小,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全面发展,但实际上无论是从学生还是我们教师自身,对小学科的重视程度上,都是相对低的。所以,学生对小学科不重视,也是造成小学科的课堂纪律相对大学科来说,自然就会降一些。这一点只有我们班主任通过班会和日常的教育上,来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些学科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尊重这些学科的课堂。当然,同时也需要这些学科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

       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一般是主动的给这几个学科的任课教师提前沟通好,我会主动明确的告诉他们,课堂上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接给我处理,你们有时间就自己处理,赶课程没时间就直接交给我处理。同时我也会在班级里做好这方面的规定,强化学生对这些科目的课堂纪律的遵守度。我在带班时,有个习惯,就是要求课代表记录当节课的课堂情况。这个课堂情况不是非常详细的,就是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批评了、扰乱课堂被老师训了,那就记下来。这是我公开的对课代表的要求,只记老师点名的,说白了就是只负责把“气到老师”的学生,告诉我,我会在课下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这样即让任课老师少了后顾之忧:不担心处理学生太麻烦而睁一眼闭一眼,又保证了任课老师的课堂管理力度:只要老师点名批评了,就得过我这个班主任的关。当然,有个前提,就是如果课代表告诉我这节课有人被批评了,我会先找到任课老师问题清楚情况,再询问任课老师的意见。可批评可不批评的,我就简单的去给学生说几句,然后告诉他任课老师已经原谅他了,而且 还专门 交待我不要批评你,所以这次我只是过来提醒你一下,下次注意,再有下次我就要在班里处理你了。这样老师和学生双方都有一个反思的余地,也能避免简单粗暴的处理学生后,使学生对任课老师心生怨恨。

       3、班级管理该放手时就放手

       任课老师的课堂纪律,不见得我们时常去转转就会更好。

       这个与第1条看起来是重复的,但实际上又没有重复。

       我们要信任我们的同事,即便是他或她管理经验不足,课堂的纪律经常都不太好,我们也不应该去直接的进入课堂进行干预。

       毕竟,一个人的成长只能从自身开始,完全依靠外力是无法进行脱变的。我们身边存在这样的老师:刚上班甚至是参加工作多年,但老是管不住学生,课堂纪律很不好。但是绝对不是我们在他们上课时多去教室外甚至是教室内转转就能够避免的。解铃还需系铃人,如果他们不从自身的业务素质上去想办法提升,那我们班主任累死也办不到。更何况,班级虽然是我们的,但课堂却是他个人的,纪律虽然我们可以去做他的助教、帮手,但教学任务却始终都是需要他本人来完成的。我们总不能连课都替他上了吧?

       我在实际工作中的做法是,先跟这个老师把话说清楚:我安排的有小组长和班委专门管理课堂纪律,我安排了这些学生协助你管理课堂纪律,你专心教学就好。

       我想大多数老师都不会拒绝的,毕竟班委与小组长管理班级的课堂纪律,与任课老师之间没有任何冲突,大多数老师都乐意接受。而且大多数老师都习惯使用小组长与班委参与课堂纪律的管理,这与“不认可老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是没有任何关联的。而这对班委、小组长就有比较高的要求了。既不能影响课堂,还要能够妥善解决课堂上的小的违纪,甚至是要能够在突出的严重违纪事件上,第一时间帮老师制止。

       我通常的要求是:

       小组长管好纪律,保证没有说话的和睡觉的。至于是不是认真听课了,不用管,只要组内没有扰乱课堂的,就不用管。如果有说话的,踢一下凳子、戳一下后背或肩膀等等,以这些不会引发大面积关注的“小动作”来做出提醒即可,点到即止。而且这些情况不用汇报,“既往不咎”,不用再在课下给我汇报,没必要。

       班委只负责在发生突发的违纪时,把学生带到办公室,保证教室内课堂的正常进行。比如俩人突发矛盾大声吵了几句、老师批评不专心听课时跟老师顶嘴之类的,只要发生,立即站起来制止学生,并让强制带领这个学生离开教室去办公室,并在老师说:老师,你上课,我先把他带到办公室,你下课再处理。这句话必须说,必须要给老师留一个台阶,以免时间长了,老师还不如班委有威信。另一个层面,让老师自己也能够因为这句话暖暖心,更体现了班级学生的基本素质。

       如果上面这些我们都做了,反过来任课老师还认为是“我们不认可他(她)的管理能力”,是“我们在看不起人”,那更无所谓了。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自己能力不足时,不反思个人业务的提高,那我们又何惧“得罪”这样的人呢?没什么大不了的。成年人了,我相信这样玻璃心的同事,很罕见,即便真遇见了,那也无所谓。

       我本人在刚参加工作时,就管不住学生。年轻嘛,而且,一个学体育的,第一年参加工作就接了个物理,管理经验没有不说,专业的学科知识也是半瓶水,而且年龄也不大,21岁。所以第一年教那两个班,上课时候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正上着课呢,学生翻窗户出去我都不知道。好在我脸皮厚,在我的要求下,跟我搭班的老师替我找了班干部做管理,甚至其中一位班主任专门安排了个班长,在我上课时候这个班长就在教室里拿着课本边听课边转着巡视。效果很好。我也挺感激这两位班主任的,经常替我出主意,我也有所长进。

       4、加强班级养成教育是根本

       从班级的养成教育抓起,才是最彻底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提前坐堂给学生做表率,带领学生养成入班即静,入坐即学的习惯。

       明确课前三分钟候课的重要性,物品提前摆放好再出去办杂事,随时整理课桌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最好手段。

       大力表彰宣传班级正能量,减少负能量的扩张也是非常要紧的。我始终认为,公开大力的批评通报一位同学的违纪现象,远不如公开简单、随口的表扬一位同学认真听课来得更实在、更具有实际的教育意义。从小组开始培养团体意识,组织与纪律度,树立各组管理人员的威信与行为,用各组纪律、品质优秀的管理人员,以点带面的带动小组整体的素质提升,再逐渐的扩展到整体班级体。是我们班级管理中最要紧、最有效的一个方法。

       我一直反对使用那些“后进生”做为班委成员。我做班主任时的班委,成绩必须要在班级前1/3,因为这班委才是班级真正的“标杆”!才能达到真正的“品学兼优”!

       虽然学习并不突出的学生当中,不乏那些具有优秀管理能力与自制力的人才,但我始终都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管理能力不突击但成绩优秀的,因为我相信,管理能力是可以锻炼、训练、指导出来的,而学习成绩却是很难在短期锻炼出来的,特别是中学生。我也从来不相信班级成绩排后一半的学生,自制力与表率能力会有多么突出,毕竟学习这件事都搞不定的学生,其自制力与表率能力,我认为是不会太过于优秀的,因为这本来就是个“悖论”。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