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班规——走好班级管理第一步
4110820030330089发起了2019-07-24
0
回复
8
浏览

                                               制定班规——走好班级管理第一步
                                                      长葛三中   七二班   班主任:任江鹤
       新生入学,班主任往往要做一项工作,就是定班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许多经验丰富的班主任都有自己的绝招,执行起来也各有特点,各有成效;但也不乏这种现象,制定出来的班规刚开始执行还好,不久就被慢慢淡化甚至漠视,最后形同虚设。
班规是班级的管理制度,从属于学校的校规,也是学校校规的具体化、细化。为什么开始制定的时候,都感觉非常“神圣、高大上”,到后来却形同虚设了呢?究其原因,大概有两方面:从内容来看,一是定得高了,二是定得虚了;从形式来看,一是缺乏有效的监督,二是没有内化为行动的自觉。班规的内容,定得高了,学生不容易做到,那就没有实际的意义;定得虚了,学生不知道具体如何执行,也是没有意义的。从形式看,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就会流于形式;关键是,如果没有内化为学生行动的自觉,学生只是屈从于班主任的高压管理,从内心来说是逆反的、抵触的,违反班规的事,也就屡见不鲜。那么,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呢?
首先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我们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们的选择。形成班级理念,进而细化为班规,这些事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感受到成人对他们的尊重,自然激发出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过程都会积极参与,因为事关他们自己的班集体的三年建设,关系到他们在这个特殊大家庭之中能否发挥正能量,能否健康快乐成长,所以全过程他们都是非常认真和投入的。
        其次要体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初一学生还是未成年人,正是三观形成并逐渐定型的阶段,诚信教育将影响他们的一生。班主任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把自己也当成一个能够说到做到的成人来看待。因此,在选择班级理念的关键词、逐条细化班规的时候,他们一定会非常认真地思考、斟酌,每一条甚至每一个措辞都据理力争,争取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确信也让同学相信,自己说到的一一定会做到。
再次是让学生懂得民主和集中。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理解和妥协,懂得民主和集中。在布置任务之初,有人大方开口,有人静坐沉思。慢慢地,大家会融人这个氛围,参与到讨论中去。当自己的意见与他人的意见相左的时候,既要充分表达意见,还要听取和考虑他人的意见,理性处理问题,最后集思广益,达成共识。
班级是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班级里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教育的良好契机。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简单地、命令式地,为了完成任务做工作,为了管理而管理。如果班主任把每项工作,都抛开简单粗暴的说教、强制,而是进行场景化、浸入式的活动设计,认真琢磨思考,把育人的理念巧妙地蕴含在活动中,把学生的主体性和班主任的主导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为学生的成长着想,工作一定会更有实效,也一定会收获教书育人的快乐。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