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 爱心
4110820030330089发起了2019-12-14
0
回复
14
浏览

童心 爱心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一)

长葛四中 王芳

按照任江鹤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要求,11月份品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第一章——《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些教育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在书中,李老师强调:好教师,必须有童心和爱心。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这是我们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且能够在教育上取得一定成绩的重要原因。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不单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把童心视为师爱之源。随着岁月的流失,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在年龄上与学生拉开距离,当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有的教师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固然应平易近人,但切不可显出过分的孩子气,因为这样会使教育者丧失起码的尊严。但我认为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作为成人教师,当然不可能在任何方面对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但教师的职业却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心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中谈到:也许你并不喜欢足球,但你的学生在课间谈起马拉多纳便眉飞色舞,那么你最好关心一下电视台的足球赛转播;也许你对港台流行歌曲并不太感兴趣,但你的学生对此如痴如狂,那么你也不妨多少听听刘德华、张学友;也许你并不爱看武侠小说,你的学生有时连上课时都在偷偷地读金庸、梁羽生,那么你也不妨硬着头皮读读《鹿鼎记》、《倚天屠龙记》,这绝不是一味的迁就学生,而是教育的需要。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带他们去郊游,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们的愿望而更多的是出于老师的兴趣和自己的兴趣时,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掩卷沉思,回想起2017年4月的神垕研学之旅,更加赞同李老师的管理理念。我们班有个特殊的女生xxx,因脑瘫留下后遗症,手和脚不灵活,语言表达有障碍。这种情况的学生,我打心眼里不想让她参加这次活动。于是,我主动征求这位女生的意见,劝她在家休息一天。我话一说完,xxx两眼发红,泪珠在眼中打转。这时几个女生围过来,七嘴八舌的开言道:“老师,让她去吧!两天前她都做好准备啦。”“老师,让她去吧,她走不动我们搀着她。”面对着这一张张诚挚的面孔,我不觉心头一颤,为自己的想法而汗颜。“那好,就这样说定了,让我们共同努力,确保xxx顺利去,平安归。”

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女生担负起照顾xxx的事情,男生也主动帮体弱的女生提包。在旅途中,一部分学生还把自己带的美食拿出来分享。在餐桌上,王润涛把筷子恭敬的递给我,“老班,你先吃,我们再动筷。”这份真诚令我感动。

学生们用童心童真感染了我,我也用真诚换来了学生们的真爱。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愿我们永葆一颗赤子之心。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把爱心转化为师爱之源。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