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学生的心声 反思自己的教育
三中 齐海霞
今天拜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的第一章,被其中的一篇“在平等中培养平等”所感染。“作为肩负教育使命和引领责任的教师,当然应该在思想上比学生更成熟,学识上比学生更渊博;但这不妨碍我们拥有一颗孩子般的心,心与心的相遇,才是真正自然而然的平等。”我在教学中感受到:的确是这样。
阎维文唱的一首歌《说句心里话》说出了士兵们的心声,但作为我的学生党莫然让我吃惊地听出了他的心里话。事情是这样的:
“老师,上课的时候丁干龙,申政浩、党莫然说话。”
“你们几个下课去我办公室,“我严肃地着说。
丁铃铃下课了,这三个学生也非常听话地进入到我的办公室,把当时的情景说了一下,并做了保证,我也严厉地批评了他们,并给予处分。当让他们进班的时侯:“老师,让他俩先走,我想给你说点儿事儿。”一个胆怯的声音传来,我回头,看到的是两手来回捏着衣角,低着头,脸绯红,眼睛诚恳地看着我的党莫然。平时挺顽皮,爱说笑,纪律性较差,几乎每一次纪律本儿上都有他的名字。看到她这样认真,严厉的我也温和了许多,并亲切地问:″有什么事?你说。”“老师,我觉得郑家豪同学虽然是女孩,但她脾气暴躁,我知道她也是为班级学生着想,不过他过于情绪化,她说的话,同学们多数是不认可的,大家都想好好学,也都知道家长对孩子殷切的期望,成绩不好的,也有的家长想放弃,不过我爸没有这样,他一直鼓励我,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说,“如果作为班长能够温和些,并针对当时的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出谋划策,也可以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方法,相信大家会喜欢她,并听她的话。”我点点头并问:“你有合适的人选吗?”“何汉文,他有魄力还是值得信任的,相信大家会听他的,虽然他学习不好,但他人缘好。”一番话也让我矛塞顿开。
是啊,对待学生不一定是以成绩作定论,有时也应该从能力方面来考虑。有一句话说得好:得人心者得天下。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周围的人,他一定会赢得掌声。作为管理者,也应该是这样,师之德,生之品,相信如果一个班级有这样的氛围,他一定是一个团结向上,力争上游的集体。
我还听出了党莫然的话,虽然他没有表达清楚,但我知道学生之间是需要平等,老师与学生之间更需要平等。
他也给我上了一节课,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我们老师虽然是站在三尺讲台,俯视学生,无疑是一个教师的尊严,但是蹲下来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沟通更为重要。作为肩负教育使命和引领责任的教师,当然应该在思想上比学生更成熟,学识比学生更渊博,但这不妨碍我们拥有一颗孩子般的童心,以童心对待童心才是真正自然而然的平等。
他让我更知道了,在学生的意识中,同在蓝天下都是大写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能力、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家庭经济情况等等存在着客观的差别,但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绝对相等的,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养——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如何对待他人。
一句话能点亮一个人,一个集体,更是点亮了每个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