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让师生都能发挥自身个性特长
(教育时报记者采访长葛市第一小学)
□ 本报记者 靳建辉
对于长葛市第一小学(以下简称长葛一小),记者已是第二次到访。初次去是在去年11月份,而此次来是在4月中旬,值夏,校园中花开得娇艳,绿植正繁茂,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刚踏进学校校门,便有一位学生讲解员迎上前来,为你讲解学校概况、校园文化,以及整个校园比较有特点的地方。从学校大门到“点赞”台、教室、南中厅、陶艺吧、综合楼、植物园,凡是脚步走到的地方,都能听到学生讲解员的讲解,而在这清晰明朗的讲解中,你对这所学校的了解也在渐渐加深——
课程自主,让学生的爱好得到培养,潜能得到挖掘
记者对于长葛一小的了解,就是从这些学生讲解员开始的。
17日,一走进学校大门,记者便碰上这样的阵势,当时确实感觉有些不适,心想:这些孩子可能是学校专门培训的,为迎接各种参观检查的吧!
然而,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记者才了解到原来这是该校个性化校本课程中的一环。除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落实课程标准外,该校根据本校特点构建了具有四大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个性化校本课程,丰富课程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远不是你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项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长葛一小校长华洪璞说,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思考,学校立足长葛是中国书法之乡,开设了特色书法课程;坚持“诵读千年经典,做谦谦中华少年”,开设了经典诵读课程;依托传统文化,创设了特色社团活动;注重学生安全、礼仪、生活小常识,开发了《七彩课堂》《在童规中成长》《八礼四仪》等校本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
所以,进入长葛一小,你便会听到讲解社团的孩子们“大家好,我是长葛市第一小学的小小解说员,下面由我为您介绍……”的童稚天籁。
华洪璞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和潜在的禀赋,若能让这种爱好得到培养,潜能得到挖掘,会有利于孩子们一生的发展。
单巧玲是长葛一小的数学老师,因喜爱戏曲,戏曲社团成立后,她便担任该社团的辅导老师。单老师退休后,学校又把她返聘回来,继续带社团。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唱念做打”样样在行,每年都吸引一大批小戏迷争相加入。
采访当中,该校五(7)班学生、戏曲社团社员张子怡还现场演唱了一小段的《朝阳沟》,一板一眼,戏范儿十足。她说:“我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很多戏曲的知识,学习了基本功,连走路都有了台风。社团为我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舞台,让我找到了兴趣,发挥了特长,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管理自主,让人人有岗位、个个有任务,人人都是班级管理员
继续跟着学生讲解员往前走,记者在教室前不禁驻足,门外墙上张贴的《“我是班级小主人”服务岗位一览表》着实吸引人的眼球。一份表,上面却列举着负责每天晨检午检、课前班级纪律卫生、检查红领巾标志佩戴等28个服务项目,每个义工岗位由两名学生负责,分工明确,井然有序。
据了解,该校每个班级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卡片上设置的28个管理岗位是在开学初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申报,然后班主任结合班级学生特点,进行岗位分工。在进行班级自主管理的同时,学校的每个班级还设立了监督员,由监督员对每位同学的岗位履职进行督导、记录、评价。这样,班级内的所有同学人人有岗位、个个有任务,人人都是班级管理员。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负责,积极为班级管理努力付出。
现在的孩子个性太强,以自我为中心甚至自私的现象比较突出。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又在班级管理中推行了‘我是班级小主人’的岗位竞聘活动,着力培养学生争做小主人‘共参与,乐奉献’的精神。” 该校副校长张草说出了学校这么做的初衷。
近年来,长葛一小坚持把班级还给学生,开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通过建立植物角,美化学习环境;通过创意班级文化墙,激发学生行为美、艺术美的潜能;通过班级图书角,培养同学们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卫生角、班务栏的设置,让教室更加整洁、美观。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令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使有形的环境与无声的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片有生命感的教室文化天地。
通过活动的开展,学校班级的卫生、纪律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图书角的书籍摆放更加整齐,借阅记录更加规范,清晰明了;绿色植物角的绿植绿意盎然,更加富有生机了;晨读、午写时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论教师在不在教室,学生们都能在岗位小主人的带领下规范阅读、安静书写……
通过班级自主化管理,班主任的感受是:工作轻松了,学生好管了。孩子们的感受是:岗位管理很有成就感,更加爱班级。家长们的感受是: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了,行为更规矩了,也更加懂事了。
教研自主,让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个性特长
当日,记者还走进了长葛一小的名师工作室。在名师工作室里,一场日教研活动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而在一旁的桌子上则放着整理好的厚厚的教研笔记。
“我们借助‘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模式开展各项校本教研活动,着力打造‘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扎实开展日教研活动,提出了‘课课有研讨,人人有精品’的目标。”该校副校长张红琴对学校开展的日教研活动感触颇深。
张红琴介绍,学校的日教研活动最大的要求就是实效。每周周一、三、五进行一次集中教研,确定主备讲人。主备讲人对即将讲授的课程需提前备课,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提出课堂上采取哪些教学手段突破的方案,然后大家再展开讨论。教案修改完成后,大家再拿到各自的班里实施。日教研主要抓住每天的碎片时间,针对教案有异议的地方可几人聚到一起再进行讨论修缮。现在,日教研活动已经由督促走向自主,在教师中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堂课,我们可以进行同课异构或同课同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课堂实践。在教研活动中,即使有的老师不讲课,也要参与到后期的课题整理中。这样不但加深了我们对教材的理解,也实现了自身的不断成长。”该校语文教师燕会娜说。
就这样,长葛一小的老师们借助集体智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着力打造“生本课堂”,从而使学生潜能得到全面开发,为学生创设了充分发展的空间和舞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校本教研为他们创设了和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唤醒了他们的教研主体意识,促进了他们教学行为发生全方位的变革。
“教育,要先培养自然之人,而后是社会之人。我们从事的虽然是小学教育,但干的是大的事业。在小学六年漫长而关键的人生成长历程中,我们认为小学阶段的主要育人任务是:学生理想信念的初步确立,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培养,兴趣的激发,创新意识的培养。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们长葛一小的学生言谈举止更加大气大方了,行为习惯更加文明规范了,知识能力更加扎实过硬了,人格品行更加健全健康了。”自主让学生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自主让教师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自主让学校教育品牌更亮,品味更高了。站在学校的植物园里,四周的苹果树、杏树、梨树、樱桃树、核桃树、山楂树环绕,油菜花在阳光下金黄明亮,透过绿意盎然的春色,华洪璞仿佛看到了那硕果挂满枝头丰盈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