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 悟道 行道---浙江师范大学学习体会
4110820021780002发起了2019-05-22
0
回复
21
浏览

问道  悟道  行道

---浙江师范大学学习体会

长葛市新区实验学校   张红琴

浙江师范大学为期一周的学习,让我再次重温校园学习生活,感受作为一名学生的幸福。浙师大充满魅力、活力的校园,能让人静下心来聆听思考,又能让人细细体味名校的文化底蕴。虽然,本次研修时间短,但每一场报告都能让我感受到专家的敬业和专业;每一次参观学习,都能让我们看到江浙名校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细细回味一周的学习,亲身经历了理论的指导,实践的分享,现场的观摩等不同形式的学习和体验,真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问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专家们的讲座,高屋建瓴,具有很好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让人回味无穷:

嘉兴学院吴磊峰老师《培育学科研修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对于工作室工作的初创给予三点明示:找准切入点——夯实研讨环节。抓准着力点——聚焦课堂教学。瞄准立足点——强化成员内功。他的自述让我们坚信“人都是逼出来的”,要想成就自己,应该在繁杂的事务中坚守专业梦想。

浙师大阮高峰教授《智慧教育时代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报告,幽默风趣,针对性强,机巧实用,“我不告诉别人"的慷慨让我们洋洋自得。通过聆听阮教授的讲座,让我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真的是越学习越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能力的欠缺。

义乌中学杨胜大老师就名师网络工作室建设进行了经验介绍,又分享了《科学管理,有效提升——新高考改背景下,普高班级管理大家谈》,作为教学任务繁重的高中班主任,他的网站工作室内容却不断更新,在应试和新课程改革的压力下,如何进行时间规划与目标引领,杨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他的智慧。

天台中学郑志湖校长《共同发展,追求卓越》的报告,从名师和名校长两个角度,就构建一个学习型、合作型、科研型、实践型、成长型、辅射型的工作室,让我们领略了他一个又一个教育传奇。我们赞叹他年过花甲的老骥雄心,更敬重他远途跋涉早早候场的高德典范。从郑校长身上,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他的术业有专攻,更有满腔的教育情怀,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深深地激励着我。

吴小军老师的《教育日志与教师专业成长》是一场让人心动不已的报告,他是一个慈爱留痕的父亲,一笔一画父母心,珍视天伦;他是一个用心良苦的师者,用一个个教育叙事的慢镜头追拍少年,呵护花开,尊重天赋;他是一个自醒自律的修行者,日三省吾身,智明而改过,硕师本天真。由此,我想到了“大道至简”。一个原本脾气暴躁的小学教师,一些教育常规中的细节作为,一本记录流水时光的笔记……一切都平凡如你我,也就是说他的一切我们都可以做,也能够做,但是,是什么成就了大师,平庸了众生?道理何在?一是思想之心,二是持久之行。

悟道,今我才知学有源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通过聆听报告和实地考察,我最大的感受是:一个好校长,能造就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成长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校长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必然结果,校长成长是带动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校长成长与学校发张互促共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学校之魂”。这句话毫不夸张地概括了校长这一角色在学校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校长在学校发展中处于决策地位,在学校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学校领导集体中处于核心地位,校长的作用举足轻重。俗话说的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校长自身成长了,德才兼备,教师和学生自然也就会从内心佩服,自然就会顺应学校管理,这样校长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鉴于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长葛市教体局于2017年成立了“华洪璞名校长工作室”。工作室自成立以来,通过开展“学校管理经验交流”“校际参观学习”“名师送教下乡”等活动来发挥工作室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但和郑志湖校长的名校长工作室相比,我们在理论研究和辐射带动着方面做的还不是十分充分。作为一名“名校长工作室”的助理,我的思考是:接下来,我要对“名校长工作室”的各项工作进行细致的规划和布置,确保工作室活动开展的更加扎实有效。

行道,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习归来,我一直在反思我们“名校长工作室”成立以来的各项工作,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抓管理、抓质量,首先就得就要弄清楚,教师需要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我们工作室的七位名校长成员,都很年轻,在学校管理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理念,同时,也存在着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方法相对缺乏创新的问题。通过本本次参观名校和聆听名师的报告,我主动与工作室的领衔人华洪璞校长沟通,调整接下来工作室的各项活动方案和活动形式。把研讨的范围从许昌延伸至省外,把研究的课题从校内延展至校外,加强与身边名校的学习和互动交流。其次,我们还要借鉴郑志湖名校长工作室的做法,组织全体成员深入学习他们的一些先进的做法,细化工作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细则,认真落实工作室的各项考核和评价,真正激发每一位工作室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把工作室的各项工作真正做出成效,做出特色。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拘细壤,方能就其高。”在“华洪璞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华洪璞校长的带领下,在工作室各位校长的关心和帮助下,经过不断的学习与考察,有理论、有实践、有案例、有行动,对我而言,是个不错的经历,它指明了我未来前进的方向。我坚信,只要找准一个前进方向,工作室未来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来越宽广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