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做教书育人的有心之人
长葛市新区实验学校 杨敏华
2018年7月23日---27日,烈日炎炎,酷暑难耐,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五天的“长葛市中小学教师暑期专业技能培训”。虽然天气炎热,但大家依然顶着四会十度的高温,用更加高涨的学习热情迎接每一位老师,每天都早早的来到场。我把本次学习的知识分为两类:一是专业理论,另一类是技术实践。下面,我就几天的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一、专业知识
陶行知先生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回此,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国实施素质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汲取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知识、研究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我清楚地认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爱岗敬业,强化职责意识,是一名好老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
那么,我们该如何落实这一目标呢?
我认为:首先,如果以对孩子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我们就非常了不起了!利用闲暇时间,不断的听课、读书、查阅教改文献等,取长补短,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每天做最好的自己。课前认真进行集体备课,解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研究提高课前预习质量的方法,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不断的实践、修改,再实践、完善。把百分之八十的功夫下在课前,努力做到:厚研教材,读懂学生;并把“不做教书匠,争做教育家”作为自己的基本目标,践行到我们每一天的工作中去。其次,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儿都有。做为一线教师的我,要抵挡住各种诱惑。教师节有家长送礼品不收,发红包从来不收,总是这样回复家长:心意已收,谢谢!还有的家长打电话会说:杨老师,什么时间一起出们来吃个便饭吧,主要说说孩子的情况。我会这样回复:随时欢迎家长到学校办公室进行沟通,我们新区实验学校的老师没有这个习惯。我把这事儿告诉老公,老公也非常支持我,说不能因为这些,让人家看轻了咱们。君子爱财,取之道,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校园这片净土!
- 技术实践
学生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永恒不变的追求!那么,如何实现这一追求呢?
我认为:1.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研究便是落实这一追求的主要渠道。新课标下优课出现了标准“多样性”的状态,比如“三条标准”说、“四条标准”说、“五条标准”说、“七条标准”说等。我们不应该用这些条条框框约束评价,因为,教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就是“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而优课必然是“无定法”的,不能以一个标准,一个模式来评价一节课是不是优课。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两种智慧:(1)解读教材的智慧。表现在教师对课本素材的解读上,包括准确的解读教材的设计意图;合理地对素材进行调整、补充、加工、开发等。(2)解读学生的智慧。表现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预设可能出现的认识困难等。两种智慧总是相结合,共同起作用的。2. 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增强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一堂让学生享受快乐学习的好课,离不开老师的认真备课,但仅是认真备课是远远不够的。怎样使年龄更小的小学生在课堂上精力集中呢?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作为一名现代教师,我观察琢磨学生,透过每一个学生的一些细微的动作和表现来发现其思想本质,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思想状态给以不同的引导,使教学工作有效的开展。在课堂上,我相信并尊重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竞赛”(每次回答问题如果是3、4号同学,双倍积分;1、2号回答积1分)活动,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在体验成功中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并运用班级优化大师(针对个人学习努力的专项奖,课堂表现、各类作业书写情况等)进行分类评选活动与“小组合作竞赛”活动相辅相成(结果每周都会公示在班级荣誉公示墙上),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确实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和自我体验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整堂课都“活” 起来。课堂上,我不带任何色彩的、准确而又不失时机的、注重细节且恰如其分的表扬学生。这一点,刚好印证了徐长青老师说的“成长中的错误,理应得到承认和尊重”,我会继续坚持。3.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堂技巧,是课堂高效的润滑油。课堂上,遇到走神儿的孩子,走过去悄悄的提醒他;夏天天气炎热,有时候上午上课就有打瞌睡的,更不要说下午了,看着孩子那昏昏欲睡的表情,是又好气又好笑。于是我的问:“大家觉得咱班男孩子最帅的是谁啊?”当时学生一愣,老师正讲课呢,怎么突然问这样的问题?一脸的迷惑。我又问:“是不是都想做最帅的那个啊?”男生都非常高兴且大声的说:“是。” “女生呢?想不想做最漂亮的?”答案是肯定的。我接着说:“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口,如果一个人眼睛闭起来,你觉得会帅吗?会漂亮吗?”“不帅(不漂亮)”“好,下面就让老师看看,咱们班男孩子到底谁是最帅的!女生谁最漂亮好不好?”然后我看到,全班同学都把身体坐得直直的,眼睛都一起看向黑板,刚刚那个睡觉的同学也不瞌睡了。接下来的时间里,孩子们表现的格外好。下课了,我把那个孩子叫到跟前,说:“上课还瞌睡吗?”他脸一红,笑着摇了摇头。不一定非要义正言辞,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样解决问题,既不影响课堂气氛,又给了学生改正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4、做到厚爱待优生。“善于发现闪光点,双管齐下促成长”,对于差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借用这次培训中徐长青老师的话——他(学优生)已经得到大家的赞赏了,还需要鼓励吗?更需要掌声的是那位(待优生)引发问题的同学。一句话: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碳。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教学相长,做教书育人的有心之人,来总结暑期五天的学习所得。希望我们长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学习活动,特别喜欢王钊老师和徐长青老师的精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