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03745551912发起了2020-06-22
0
回复
31
浏览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长葛市颍川路学校  谢琰丽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异国风情,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3、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
1、师:同学们,虽然我们没有条件去游览各国的风景名胜,但是网络科技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走遍天下。今天啊!老师想就带你们到参观一下各国的标志性景观,请看大屏幕师: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谁来说说你在课前所了解到的威尼斯。(在意大利北部的亚德里亚海滨,蔚蓝色的海水中散布着一百多个小岛,勤劳勇敢的威尼斯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这些小岛上营建了一个又一个幸福的家园,整座城市内107条水道纵横交叉,117座桥梁横跨水道,连接着108个小岛。因此,威尼斯水城有“千桥之城”“水上城市”之称。)
2、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在意大利的东北部,是世界着名的旅游城市,那里河道纵横交错,桥梁姿态各异,小艇轻便灵活,风光独特,充满异国情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前去游览欣赏。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威尼斯,去细细感受这座水上城市的独特风味。
3、,在刚才的游览以及书上的插图中,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板书小艇)
4、这些景物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也都曾见过,他就是本文的作者。但他为什么在众多景物中只选小艇来写呢? (板书:重要的交通工具)
二、出示教学目标: 
自学指导(一)
1、自由放声读课文,看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或文中的词语简单描绘威尼斯的风光。
 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高大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 
2、想想课文主要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汇报交流:
课文主要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呢?
生:(小艇成了主要交通工具——汽车。)
师:(板书:主要的交通工具),我们这个地方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自行车、摩托车、公共汽车,……
师:是啊!我们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车,而威尼斯却是小艇,那么,这句话中的“大街”指什么?(河道)这句话中的“汽车”又是指什么(小艇),威尼斯的小艇有个名称叫“贡多拉”,是威尼斯的一大特色。制作严格而又讲究:长约11米,宽近1米半,以栎木板为材料,用黑漆涂抹七遍始成。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像我们街头的汽车。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前半句与后半句之间的关系。谁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把它连起来?(因为河道纵横交叉,所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三、重点研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2)
课文是怎样围绕这一句话写的?大家再细细读读下面内容,动笔圈圈画画,想想下面的哪些内容都在有力地说明“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都很会读书,一定有不少体会吧!谁来说说。(不一定按课文顺序)。
生:我觉得写小艇的“形状”我是从①小艇又窄又深,像独木船,行动轻快、灵活——能成为重要交通工具。②船舱舒适、讲究——适合人乘坐。说明它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生:我认为课文中写“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为什么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我是从①是“熟能生巧”——人不离船,手不离浆。②船夫驾艇“操纵自如,挤进挤出,船速极快”——适合作为重要交通工具。
生:从“商人……祷告”。这些内容更能说明——它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师:这些内容可以总结为:小艇的作用。
威尼斯这个地方的人都得坐船才能外出,又不管做什么工作都需要船,所以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大家再齐读这一段的内容。
三、各抒己见,交流发表
出示自学提示(三)
1、各学习小组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艇的作用三个主题中选定一个共同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探究。
2、读相应的段落,勾画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段,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3、在学习组内讨论交流。  
班内交流汇报      
1、交流一: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写小艇样子(1)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 点拨:这句抓住小艇的长度、深窄写出了小艇外型特点。(2)小艇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点拨:什么时候的月亮称为新月?小艇像天边一弯新月,造型多美啊。除了像新月,还像什么?(3)小艇行动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点拨:这句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小艇的灵活。
  [相机出示句子:师小结:作者打比方也不重复,写得那么好,多生动、形象、优美,你们以后写作时可以学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达。]
  (4)指导读第三节:游客坐在小艇里观赏周围的景色,多惬意。书上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那休闲自得愉快的情致?我们也一齐把那份悠闲自得的情致读出来。
  2、交流二: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
  同学们已经领略到威尼斯小艇的独特,灵活,轻快,怪不得同学说,我真想去坐一坐威尼斯的小艇,看一看,玩一玩,但是小艇是物,没有了船夫,就没有它的特色,所以,咱们去威尼斯特别不能忘的是——船夫。
(1)谁能概括地说说船夫的驾驶技术,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船夫的高超技术?
    (2)出示课件,练习填空:
在河上行船的时候,(   ),来往(   ),他总能(   ),毫不(  )。在(  )的时候,他(  ),在(  )的时候,他(  )。我们看是(  )的地方,(  )能够穿过去,而且(   ),两边的(  )飞一般地(  )。我们的眼睛(  ),不知(  )。
(3)语言训练:此时此刻你就在威尼斯,你在小艇旁边,船夫会对你说些什么? 
威尼斯的船夫真是厉害,有精湛的技术,又有经商头脑,对威尼斯的风景点非常熟悉,那么威尼斯到底有什么样的美丽风景呢?(交流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4)演一演:推荐三个人做船夫,其他同学当游客。注意,船夫要吆喝,招揽你的生意,一定要千方百计吆喝好。看能不能用课文的词语把各国游客请到船上。
  3、交流三: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威尼斯的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人们离不开小艇。谁来说说小艇与人们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
  (1)想想青年妇女乘小艇干什么去?
  (2)除了书上这些人用小艇做事外,再想想,还有哪些人用小艇做什么事?
  (3)小结: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小艇。这是威尼斯的小艇给威尼斯带来独特的风情。使这个古老的城市变得更加迷人,更加美丽。
4、指导读第六段:当小艇行驶在水面上时,威尼斯的水面上生气盎然,热闹非凡;当小艇休憩时,古老的威尼斯在柔柔的月光下沉沉入睡了。威尼斯的动,威尼斯的静,都充满着情趣,无论是动也好静也好,古老的威尼斯都是那么优美。让我们在轻柔的乐曲声中感受月光下威尼斯的沉寂。
    出示课件:教师小结写作特点:课文用威尼斯静寂的夜晚结尾,进一步衬托小艇的作用,说明人们与小艇的关系密切,这一静一动,,写的如此生动。作者抓住特点,把景、物、人联系起来,并融进了作者多次观察的体验和感受,文章才能写得如此生动,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善于观察的习惯。
  四、课堂练笔,抒发情感
  学完了这些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话来夸夸威尼斯的风景,赞美威尼斯?把你对威尼斯的真实感受、感觉、想法写下来。
  五、补充资料,开阔眼界:
    课件展示:世界上有很多号称“威尼斯”的城市,如“亚洲威尼斯”——曼谷,
    “北欧威尼斯”——斯德哥尔摩,“东方威尼斯”——苏州。1980年我国江南水乡苏州已和威尼斯结为友好城市。
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主要的交通工具


一、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异国风情。文章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抓住事物特点写”训练的好例子。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重点训练项目,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基本技能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2.基础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以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二、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以学习作者怎样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线,通过对重点段的读、想、说,班级讨论交流,并进行活动化教学,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程序如下。  
教学前的准备: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了解小艇的三大特点。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弄懂生字词的意思。  
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初步感知威尼斯及小艇,使学生对威尼斯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接着,以“这种小艇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想不想见识一下?”问题引入, 并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小艇图片及模型,说说自己眼中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介绍小艇的?让学生带问题读书,发现小艇奇特的外型和灵活的行动这一独特风景,落实训练点。  
1.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说体会、想象、有感情朗读等具有层递性的训练,自读领悟作者抓住了小艇的哪些特点写;体会作者运用比喻表现特点的独到之处;然后引导根据小艇模型有感情地背诵,从中欣赏作者描绘的精彩。  
2.教学课文第4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部分,先让学生读懂课文,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再加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最后背诵,积累运用课文语言.
3.教学课文第5、6自然段“小艇作用大”部分,让学生自由读,再从欣赏风景的角度,发表带个人情感倾向的见解。提示学生:当你坐上这轻快灵活的小艇,美美地领略威尼斯的迷人风光时,都看到了些什么?哪些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马上读到威尼斯的男女老少坐着小艇工作、生活的段落,引导体会小艇与威尼斯人密切的关系,并让学生展开想象,猜一猜还会看到什么人,照着书上的句式说说还看到谁也来了,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口语交际。
在感悟威尼斯白天的喧闹后,提示学生:威尼斯的夜晚又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 结合着对该问题的交流讨论,观看威尼斯夜景照片,让学生体会到这一部分的每句话都在表现威尼斯月夜的“静”,之后再追本求源,引导联系上下文思考这“静”与小艇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说说欣赏着这样的风景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带上自己的情感朗读,品味作者的精彩描述,并引导启发孩子读阅读连结的《威尼斯之夜》,最后总结课文,把训练点向作文、向课外迁移。
三:教学成功之处  
1、课件展示,激发情感。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虽然课前查阅过资料,但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教学之初,让学生通过威尼斯风光展示“游览”威尼斯水城谈感受,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  
用课件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当学生体会威尼斯城夜的宁静时,再一次用了图片展示,“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风景图片展,给学生提供了 “动”与“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2、自读自悟,启迪思维。  
在引导学习“小艇的样子”“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段落教学中,明确 “主体”地位和训练“意识”,给出时间,让学生想象画面、欣赏画面,感受和内化课文语言和积累运用课文语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3、注重情境的创设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  
首先,启发学生:欣赏着这样的风景,你们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如宁静、古老、浪漫、温馨、陶醉等等,然后让学生怀着这种种美妙的感受一起朗读。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让学生去体会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但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朗读效果没有凸现之时,教师引导把 “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威尼斯。”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让学生领悟小艇与夜之寂静的关系。并放威尼斯夜景图片,配上悠扬、深沉的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试读。朗读的启动过程,一层一层并非机械地进行,穿插着老师的讲解,学生的有情感地试读,分男女读。老师把情感这根弦绷得紧紧的,不让他走样,无论是肯定表扬或批评指正,都是为了对情感的理解与启动,因此学生读威尼斯夜景段落时入情入境,感悟较好。
4、课外延伸,探究迁移。
完成教学训练重点后,话锋一转,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威尼斯与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的比较。播放苏州图片展,并出示课后实践题:“课下搜集关于苏州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写一份调查报告”、“根据这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种交通工具。”从课后学生的作业看,学生的仿写作品比较成功,迁移训练效果很好。  
四:几点遗憾:  
1、在学生体会小艇跟威尼斯人的密切关系时,本来教学设计中预设了让学生想象的一个环节,即让学生展开想象,猜一猜还会看到什么人,并让学生照着书上的句式说说还看到谁也来了,以此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口语交际。但在实际教学时,因顾及时间,没有落实,感觉学生体会小艇的作用不够深刻。  
    2、虽然落实了训练点,即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但学生只有感受,一部分学生并不能自觉地把这种方法内化,从课后部分孩子的仿写可以看出,依然有同学没有完全掌握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