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氤氲,伴我成长
谢琰丽
我的童年记忆里,一直充斥着无线电广播里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那充满磁性和魅力的声音,幽默风趣的讲解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小小的我每天中午都意犹未尽地走在上学的路。这是我第一次通过大人以外的途径了解外面的世界。渐渐地,外公那个神秘的上了大锁的红木书柜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千方百计地从柜门的缝隙中用铁丝勾出一本包着牛皮纸书皮的《三侠五义》,便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后来,《杨家将》《水浒传》大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偷偷地读了一遍。还有那80年代最畅销的《古今传奇》,更是让我幼小的心灵里装满了许多与众不同的想法,以至于多年后看到李安拍的《卧虎藏龙》,眼前不由得浮现了幼时躲在草垛里偷看《玉娇龙》时的情景。四年级的时候,我才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本课外读物——《安徒生童话选》,那真叫一个欣喜若狂啊,我和弟弟轮流读,轮流带到各自的教室里去炫耀,直到书页被翻烂,一个个故事倒背如流才珍重地收藏起来。其实这才是真正适合我们读的书,小心灵马上就轻快了起来,纯真了起来。呵呵,那种满足感,充实感,是童年里最大的幸福!
时至中年,不得不承认童年时读过的书籍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我的性格特点,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都或多或少被它左右,让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收获了一份恬淡和宁静。今年重新带了三年级,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地爱上阅读,我在这条充满未知与希望的路上,摸索着,跌跌撞撞地带着孩子们前进着,当然,这其中也有酸甜苦辣,也有迷茫和憧憬,其实更有对我自身的读书情结的一种延续。刚开始孩子们一说读课外书就拿出作文选、同步作文,枯燥、无味,于是我就打印一些较有吸引力的文学作品读给他们听,这个过程很繁琐,要不断的解释他们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还要绘声绘色的继续读下去,半个小时下来喉咙就受不了了,然后让朗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接着读,每天一篇,像我小时候听广播那样,每天都带着疑问和幻想回家,每天都怀着希望和好奇来上学。渐渐地,有学生自己买课外书带到教室里和大家分享的,有从亲戚朋友那里借到书籍拿到班级里的,还有不断要求我带她们去借书的。后来,我就让他们每个小组自己根据需要选择读书的类型,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我的意见在学校的图书室挑选,然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换着读,这样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视野,也在无形中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孩子们的点滴变化都让我感到欣喜,感到一个为人师者的满足和幸福。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有很多的困惑与疑难。首先是国学诵读这一块,学生没有基础,对国学中特别绕口的和深奥的内容兴趣不是很高,需要老师搜集大量的典故和相关内容,而且诵读和记忆的时间需要很长,所以这个学习过程较慢。其次是由于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家庭生活的不安定性,大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极差,而家长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检查和督促作用,孩子们一放学就处在自由状态,巩固知识和预习新课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在校的七八个小时,除去其它课程的学习,真正用到阅读和背诵上面的时间也不多,所以说考试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但是看孩子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这也未尝不是一种收获亚!
不知不觉又一年,忙忙碌碌中我收获了一位普通老师心灵的宁静。我的经历和感受对其它教师而言不一定是最有用的,但对于自己来说是最独特的,最有意义的。书,让一个人的心灵丰满,而思考,会促进一个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