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小组合作”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
4110820011620027发起了2019-04-29
0
回复
15
浏览

我常常给同学们灌输这样的理念:“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我们要学会团结合作,也要懂得取长补短。”

上个月,我专门围绕小组合作上了一节公开课。我所讲授课的主题是“Be动词的用法趣谈”,教学目标里专门提及到了“能发扬小组合作的精神,互相取长补短,敢于质疑,敢于展示自我,真正做课堂的小主人。

授课前,我会告诉学生“你们才是课堂的小主人,是课堂的主角,而老师只是一个导演。”在这节公开课时,我也把讲台真正地交给了学生们。他们四个人为一小组,按照平时每次小测试的平均成绩,成绩偏差的为四号,以此类推......由一号做小祖长,带领组员从四号--三号--二号--一号这样的顺序展开讲题、质疑、补充、总结、检测。四号最先来讲难度最小的题,接着的成员讲的题的难度会稍有递增。这样给每个成员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给学习程度稍弱的同学提供了自信心。同时,当他们真正站在讲台上为下面的同学讲题的时候,他们思路清晰,表达得当,有了更多的“演习”的机会。讲台下的同学也学会了倾听,这是一种双向互动。

但是,通过这节课,我也体会到有很多东西需要去改进,去反思。这节课一直在围绕小组合作,不管是简单的亦或是难题,虽然给学生了很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但是课堂并不是那么高效了。

一:要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如果是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能很快解决,那就没必要再进行讨论了。选择难度适中并且有思考价值的题(比如说一些易错点和易混点),会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得更加主动地学习,合作学习的欲望也会大大加强。

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小组合作不一定非要拘泥在课堂中,单单是为了学习而合作,课下也可以开展。比如说在课下收交作业时,小班长可以针对每个小组交作业的快慢以及整齐度进行相应的积分奖励,这样可以让每个

小组成员不掉队,有更强的合作意识和班级凝聚力。

   三:小组合作的形式也不能只拘泥于四人一组的形式,还可以选择“师徒结对”或者“对手PK”的形式。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给他专门找一个优等生在课下辅导他,一直到讲会为止。这种“兵教兵”的形式,不但训练了一部分小老师,让这些小老师的学习和解题思路更加清晰,而且让那些平时不敢问问题的同学也得到了更多学习的机会。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深入。作为一名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不断观察,用睿智的大脑去不断思考,反复实践, 巧用“小组合作”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