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书写在小学英语阶段是巩固语言输入的重要手段。读写能力的弱化会遏制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注重听说的基础上加强小学英语读写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阅读与写作是语言综合技能的两个重要方面,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形成读写策略,发展读写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读促写”教学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写前阅读Pre-writ-ing、写作指导Guided-writing、写后巩固与评价Post-writing。
一、写前阅读Pre-writing
有效利用阅读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我们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探讨,逐步形成“阅读前(Pre-reading)→阅读中(While-reading)→阅读后(Post-reading)”的三步教学模式。
1.阅读前(Pre-reading)
为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阅读前的导入工作,即激活。阅读前活动可包括: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热身活动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带着目的和愿望去读,充满信心去读,变被动式阅读为主动式阅读,也有助于形成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可设的问题有:观察图表、地图、照片所提供的信息;看标题;阐明你对对话内容的了解情况;提问学生想知道的有关本话题的信息;写下她们想再课文中获得的问题;教师针对文章类型或主题的问题;全班分小组快速讨论有关主题的问题;看关键词猜测主题。
2.阅读中(While-reading)
课内英语阅读教学是以教材为渠道,是一个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应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1)整体把握、整体粗读。阅读教学应采用整体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完整理解课文大意、语言形式、篇章结构,在处理各个部分时达到局部不离整体,整体寓于局部之中。其教学模式是:整体———部分———整体。如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中可先向学生提出有关文本框架、大意等略粗线条的问题,Who,What,Where,When,How等考察学生对文本大意的理解,通过完成story map等活动层层递进,推进深层次的理解,在设计阅读后的活动时,可通过让学生给文章选题目或冠名、续写等活动使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有更清晰完成的理解。
(2)领略内容大意、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
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便学生在阅读时发现和整理信息。如:在阅读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设计表格(chartor map),让学生从文章中寻找答案。注重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挖掘教材中含有跨文化背景和社会内容的语言想象,并结合这些语言现象,广泛地向学生传授文化、语言、认知、问题等方面的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3)质疑导读、由浅入深。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去和藏在文中的答案“捉迷藏”,既培养其快速捕捉关键信息能力,同时产生的正确答案使其增强阅读的自信心,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设置阅读问题时应有下列三个层次:(1)Literal level字面层(Read the lines)让学生能直接从文章字里行间中找到答案。(2)Interpretive level阐释层(Read between the lines)学生需要根据文章上下文的意思寻找答案。(3)Applied level应用层(Read beyond the lines)学生理解文章后,经过分析、推理、判断后得出答案。教师指导学生先进行整体感知,表层理解,在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大力度,循环加深,最后整体推进,深层理解,真正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3.阅读后(Post-reading)活化教材,创造思维。
要使学生从理解概念,掌握理论到运用知识于实际,形成技能、技巧,单靠动脑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进行实际的练习或操作才能达到。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在反复练习中,从最初的不会、不准确、不熟练到比较会、比较准确,通过归纳和总结,逐步地发展和完善起来。
二、写作指导Guided-writing
以读促写,通过前期有效的阅读活动,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语篇模式、文章结构、写作技巧等依照写作主题的需要呈现出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组织同伴交流、师生互动等有效的促写活动,收集相关写作材料。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等,从视觉上帮助学习者记录并整理思绪。在一张白纸的中央,写下作文的话题或用一个词语来代替这个话题。当你的眼睛看这个话题时,你头脑中想到的有关它的一切就是这张图应当有的内容。一切带有个人色彩的标记,如箭头、图形、分项符号等,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记录的同时整理出各项相关内容的关系结构。
三、写后巩固与评价Post-writing
写后阶段是学生重要的提高阶段。有效的批改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过程写作法”所倡导的批改改变了传统的老师独自面对学生作业的孤独低效的单边主义局面。老师可以想尽各种办法吸引学生的参与,如:
1.自我纠错(self-editing)
老师设计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完成作品后回答以自检。小问题做到自我纠错,问题解决于未然,提高了作品的质量,减少了老师批改的压力。
2.学生结对互批(peer conference)
老师设计问题教会学生评价他人作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每次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 这样,学生批改他人作品时注意以上几点,同时也提醒自己是否已经做到。老师还可以进行师生面批、集体讲评、提供范文等形式,直接或间接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学习好文章的结构,体裁,风格及语言的魅力。对照自己的作品,找出差距,为重写或下次写作做好准备。
修改写作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重新阅读自己的文章,并在此过程中检查语法、拼写、标点等错误。另外,对于阅读的范文,同样要巩固语篇,进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