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责任让我成长
03745552289发起了2020-12-07
0
回复
7
浏览

爱与责任让我成长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对亿万苍生的责任与担当;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对整个蜀国的责任与担当;林则徐“苟利家国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对华夏民族的责任与担当。身为教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教师,要对学生有严格,更要有爱心。

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爱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容易------这种爱常常是自然而然地,由衷产生地,而对所谓“差生”就不那么容易爱得起来了。你是否留心过生活中有这样的镜头: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获得师生、父母的重视,被爱着;而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则若无其人地被忽略着,爱好像与他们无缘。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学生更需要人们的爱,因为他们有苦恼,甚至于自卑。他们的内心,有更多需要被人理解的东西。

当然,爱这样的“差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牺牲一些时间,花费一些精力。但是这种爱更有价值,更为人称道。或许这种爱,未必一定能在学习上显出效果来,但是它使人心热,使人不再陷入消沉痛苦,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

我对这有着多么深刻的体会啊!

我是带着满心的惶恐踏入某高中大门的。记得刚进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天,我是多么欢喜,因为我也终于拥有了黑板、粉笔、教鞭,有了一大群学生。

听说做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威严”。于是,为了拉开我年龄上与学生过于相近的距离,掩饰我性格上的天真弥补初登教坛在教学上存在的许多不足一句话,为了叫孩子们信服我,我课内课外板起了我本来友善和蔼的面孔。果然,半学期过后,我的“弟子”们变得服服帖帖了,路上,他们见到我,想笑,但脸上的肌肉扯不开来,因为怕我,想视而不见又不敢,因为我明文规定,见到老师要有礼貌,于是,只好颤着嗓音,挤出一句“老师好”,随即便低下头去,一溜烟地不见了。有时,他们在教室门口嬉耍,只要听说我“驾到”,便吓的鸡飞鼠跳,最后钉在座位上,大气不出。这种场面,虽然多少使我感到某种隐约的失意与不安,但终究制服了学生,并因而获得了纪律优胜流动红旗,期末,还被评为先进班级,我也获得了优秀教师的称号。这些胜利,一下子便将那些阴影一扫而光,我陶醉在自豪于得意之中。

然而不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把我击醒了。班上有位男孩子叫赵谦,他学习基础差,经常不完成作业,而我对他不是挖苦就是讥讽,要不就是板着的面孔。有一次,他作业没完成,我不问青红皂白,就对他下了“逐客令”:“出去趴教室门口补”。他鼓起勇气,怯生生地说“老师,我在教室补吧”。我冷笑一声,幸灾乐祸地说:“怎么,怕丢人?还是出去好,丢人不要紧,只要记住这次耻辱,以后就会写作业了。”他出去了,我的心也“宽”了然而他下午却没有按时进班,我的心不安了。原来他请假了,我的良心让我赶紧给他的家人打电话了解情况,原来他只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念书了,我要出去打工。”我形容不出当时听到这句话时自己的感受,只觉得像有一只巨手紧紧地揪住了我的心。自责、忏悔、镂心蚀骨的痛楚阵阵袭来。赵谦渴望谅解,渴望温暖,渴望关怀,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对他是什么态度?真正把他看作是人民的后代祖国的希望了吗?羞愧啊、羞愧,教师这一神圣的职责,被我亵渎了!

记得有一位乡村女教师,她没有值得炫耀的文凭,没有一点先进的教学设施,但她有着一颗母亲的心,一双园丁的手,她以无私的爱、彩色的笑、博大的胸怀,温柔的臂膀抚慰着一群有着不同程度残疾的孩子,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我醒悟了:我虽有着她所没有的,但她所具备的则正是我所缺乏的。我若还一味地保住自己的所谓“威严”能保证不会出现第二、第三个赵谦吗?严峻的教训催我自省,教我悔悟。

当我尝试用爱的火焰融化了学生心里冰块儿的时候,我像是看到了春苗在萌发;当我用智慧的钥匙为学生打开通向理想大门的时候,我仿佛闻到了百花的芳香;当我和同学们欢歌笑语的时候,我似乎感到青春的旋律在身上跳荡;当我新年收到孩子们贺年片的时候,我宛如喝着一杯玉液琼浆.........朋友,听到这里,您难道不感到作为一个教师的欣慰和幸福吗?

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启开孩子们心灵的大门,教师必须付出最大的热情,因为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学艺术,都产生在教师对学生的无比热爱的炙热心灵之中。要知道,爱可以化冷漠为热情,化忧郁为振奋,化悲伤为喜悦,化懒惰为勤奋。爱是真正促使人复苏的动力。这种爱每个人应该贡献,每个人应该获得。

身为教师,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成长,这就是我的责任。我的责任,我担当。美国前总统林肯说的一句话:“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我是教师,我的责任,我担当。

记得刚从高中下到初中,刚接初中七年级的时候,面对的学生年龄不同,学生特点也不同,面对着一群自制力不强的孩子,再加上六七十人的大班容量,无从下手。但是带好这个班级、教好这群孩子,是我的责任,我的义务。简单的说教不行,我就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宽容、严格中让他们明事理,守纪律。给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上课和给十七八岁的高中生上课是截然不同的,对象的转变没有难倒我。每一次备课,我先自己研读教材,再上网观摩名师课堂,查找遗漏之处,完善自己的教案。对于那些孩子们易混易错的知识点,我查资料,请教同事,寻找解决的窍门。拼音“a、o、e”与英语字母a、b、c,孩子们经常把他们混为一谈。我反复的纠正,反复的教读,不厌其烦的纠正他们的错误,七年级孩子们的英语终于不再频繁的读错了。高中和初中的教学经历让我明白,责任无关学生的年龄、性别,无关个人的荣誉和成败,做一个有责任的人民教师才是对教育这个行业的最好诠释。

在有的老师看来,教书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一种成就名利的载体。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于是就有了厚此薄彼的不愤,有了名与利的多少之争……。可是在我看来,教书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教书成了一种立业的根基,精神的寄托。自然也会去尊重、去珍爱、去完善这份职业。面对坎坷,走出围城来看一看,也不过是七彩人生中的渺小一笔而已。苦与乐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回首十多年的教师生涯,我十分庆幸我能和一群有着淡薄和宁静心灵的老师们朝夕相处,它让我快乐、充实地生活着、工作着。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