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遇见最好的自己
------曲阜师范大学学习心得体
八七中学 仝慧敏
迎着清风,伴着细雨,4月22日长葛市名师团队在教体局几位领导的带领下,赴孔子故乡山东,聚曲阜师范大学,聆听专家报告,享受教育盛宴。作为一线教师,倍感荣幸,也在其中。研修之旅,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一、规划人生、成就梦想。
刘沛华“幸福教育”和“快乐作文”的倡导者,好老师教育智库首批专家,2017“大国良师”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等等多中荣誉称号。报告主题《名师成长之用心做教育》,为之震撼。刘老师曾经被定位的“后进老师”,通过制定自己的“五年计划”和“十个一”成长规划,成就了自己教育名师的梦想。作为和刘老师同龄的我,深感惭愧。正如一些专家说言:“每天忙碌,却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一生碌碌无为。”聆听刘老师讲座,茅塞顿开,如拨云见日。虽然不是名师,但我要沿着名师成长的轨迹,过有规划的生活。没规划的人生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叫蓝图;没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规划演绎人生最美音符,铸就精彩人生,成就最好的自己。
二、以书为友、与写相伴。
“宠辱不惊,闲看书卷奥秘,去留无意,慢随书卷人生。阅书,读己,追随心灵的净土”。刘沛华老师把读书当成一场修行。他著有《班主任工作全手册》、《涌动心灵的感动》;在《中国教师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500多篇,这些成就得益于读书。他还给我们分享了自己的偷书--买书--抄书--品书--写书--啃书经历,使我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有了更深的理解。
写作可以宣泄情感,能够让人们在写作中敞开心扉,随着笔锋、文字流露出最真实的自己。刘老师在报告中曾提到名师“三好一会”的基础上还要能说、会写。他在“十个一”成长规划中,其中一条就是每天将当天最重要的一件事用教育叙事的形式记录下来;为每一个学生“量体裁衣”写一篇“下水文”。“后进生”在刘老师给他们写的“下水文”中找到了闪光点,找到了自信,最终成就了最好的自己。是写作让心灵得到沟通,回归人性真、善、美,也是写作让老师享受着教育的幸福。作为老师,虽然不能成为作家,但是我们能够像他们那样坚持,把自己教学中的所想所感写出来,不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提升。作为班主任也可以把孩子的闪光点记录下来,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喝彩、助威。
幸福,在于实现自身的价值。于丹曾经说过:“一个人幸福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而作为一名教师,教学科研,个人专业成长,无疑就是一种改变自己、证明自己、发现自己的强大能力。安波专家,济宁市实验初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获得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报告主题《遇见教育科研,遇见最好的自己》,在报告中安校长分享了自己的成长之路,把教师专业成长分为:入职适应期--成熟胜任期--高原平台期--成功创造期。他用自己的真实案例,向我们传递着教育科研是教育生涯的幸福源泉,教育科研是一个老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关键在教学,搞好教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安波校长坚持走教育科研,拥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教学风格与模式个性化,通过写作,不断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观点和理论,使自己走上了教育教学的“不归路”。作为校长,他还要求学校老师坚持教学科研,坚持写随笔。把教学中的问题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反思、探索,最终形成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和风格。
没有教学科研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力量,没有好的教学质量就没有教学上的突破。博览全书、熟读经典、传授知识不再是衡量老师的唯一尺度。作为一线老师,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教学教育,着实提高教学质量,使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班主任累,累但快乐;班主任苦,苦且幸福”,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深有体会,但是聆听了山东省曲阜市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高级教师 、荣获“全国优秀辅导员”“济宁市科研先进个人”等多中荣誉称号的戴荔老师报告之后,我们对班主任工作也许会另有所思。戴荔老师围绕《建设一间没有围墙的幸福教室》给我们做精彩分享,被她的班级管理智慧折服。让我深深感受到做智慧型班主任的幸福。戴荔老师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理念,“有意”放手,不仅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培养了他们的主人公意识,还让自己从繁杂的班主任工作中解放出来,收获着班主任工作带来的喜悦。
研修之旅的结束,结束意味着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诸多名师的指引下,不断读书,学习,反思,拥有理想,带着信念,用心做教育,成就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