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识字听课有感-----“省培计划”培训活动纪实(四)
4110820011780001发起了2019-07-24
0
回复
16
浏览

       培训第四天,根据日程安排,上午我们乘车来到郑州新区外国语学校,聆听了来自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下沙小学王振会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识字教学指导课《小小的船》,以及课后关于《低段语文那些事》的报告。下午分组进行了交流。我想针对今天的听课、交流谈一点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王老师的这节课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她的“随文识字”,润物细无声般的把识字教学渗透到了教学过程中,颠覆了我们的传统教学,大部分老师每上一节新课,先把所需认识的生字出示在黑板上,一个字一个字的去学习,扫清楚文字障碍,然后再去学习课文。之前我市教研员代老师曾经在教研会议上也提出过,识字教学应该怎么去教,是先教生字再学课文,还是放在课文中边学边讲,最后代老师也主张应放在课文当中边学边讲,这样孩子们会掌握的比较快学着比较容易,不过当时把这个理念传达给老师之后,大部分老师依然是按照原来的识字方法,觉得字都不认识怎么去学课文,所以应该先学字,先把所有不认识的字学会再去学课文。其实今天听完王老师的课才知道,当这么直观的把“随文识字”呈现在面前,才发现原来识字真的可以这么教,而且还这么有意思!不过,确实需要老师扎实的基本功,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引导的能力,备课上需要下番功夫!

      课前,王老师先让孩子们聆听歌曲《小星星》,孩子们都兴致盎然,感受着歌曲的带来的乐趣,再配合着大屏幕上色彩鲜艳的一闪一闪的的小星星,孩子们的眼睛亮了。

识字课旨在让孩子认识生字,会给生字组词,并学会运用。王老师并没有刻意的把生字拿出来单独教学。每次出示藏在诗歌中的生字一直用红色醒目的字体,以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孩子把“两”、“头”两个生字贴在黑板出现得带有�道具的两头,检查孩子是否已经认识了这两个字。

       王老师用优美的语言,动听温和的谈话方式开启了新课的导入。接下来的诵读层层深入,由易到难,由生僻到熟练。先是挑了四个孩子一人读一句,接着让同桌两个人一人读两行,再挑了一个孩子读全诗,最后是齐读,整个开始的读诗,孩子们来回已在脑海中出现了四遍。新课标低段阅读教学明确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而这节课王老师从最初的多种形式的朗读到最后带上动作读,跑丢一些词补全诗歌读,到最后的背诵,一切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完成当堂背诵的学习目标。值得学习!

      中间还播放了两个微课,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了“看”“见”两个字的来源和含义。用看图猜词语的方法不仅让学生认识了生字闪,还让孩子认识了很多于“闪"字所组成的词语。

新课标对小学低段识字与写字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而王老师这节课她除了采用新颖别致的随文识字外,还紧紧依据新课标低段的要求,注重写字习惯的培养,比如,书写前,先领着孩子做手指操,再出示正确的书写姿势的图片,这样,孩子们就会有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

       如果说王老师的课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盛宴,那么她的报告《低段语文那些事》更让我们如获珍宝。

      报告中她用自己在识字教学中案例,再次让我们感受到随文识字的精妙之处。除以之外,我觉得回去之后,我们除了先灌输“随文识字的”教学理念外,还有两点我们也可以在低段行动,一是查字典,就这一件小小的事情,王老师就有一套系统的方法,一年级开始学查字典,为了让孩子们养成习惯,先让孩子们了解字典的特点,比如从音序的顺序,按照ABCDE……这样的出场顺序,就能大致猜测出要查的字在字典中的大致位置,以缩短查字典的时间,并要求孩子们每天查一个字,期间安排有查字典比赛,激发孩子们查字典的兴趣,以此进行识字教学。

       还有剪贴识字,我觉得回去之后,我们也可以执行。分类别做识字小报。瞧,下边这些是王老师学生们做的,有颜色篇、饮品篇、药品篇等等。丰富的识字途径,怎能不提升孩子们的识字能力呢?!

     下午,是评课环节,先由个人针对昨天的绘本阅读教学以及今天的识字教学进行评价,在小组内交流,最后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成员都各抒己见,交流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我有幸代表第一小组交流三节绘本教学的感受。

        最后,负责我们一班的班主任王老师做了总结发言。充实而又愉悦的一天结束了 ,留给我们的除了震撼、反思、收获之外,更多的我觉得应该是梳理一下,找准适合自己的东西!便不虚此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