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培计划”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对象培训心得(二)
4110820011780001发起了2019-07-24
0
回复
21
浏览

      培训活动第二天,

      两位专家展盛宴。

      理论知识精彩讲,

      阵阵掌声传校园。

      学员认真听又记,

      带队老师亦坚持。

      抓拍镜头发群里,

      上镜老师心欢喜。

       一天学习已结束,

      养精蓄锐待明日!

                 ――题记

       培训活动已进入第二天,根据培训日程安排,今天上午、下午分别由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的陈书奇教授跟二七区教研室张贵民专家给我们做报告。

说起与陈教授的认识方式,还有点儿特殊,由于本人方向感不敏感,到一个陌生环境就会迷糊,所以,在我找不准精准培训地点的情况之下,遇到了即将给我们上课的陈教授,于是乎便与陈教授一同前往培训地点,同行的来自安阳的海燕姐赶紧抓拍了几个镜头,与教授同框,沾沾光呗

陈教授讲座的主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说实话,当看到这个培训题目时,刚开始我其实是没抱多大希望的,我想,肯定是政治性特强,比较枯燥无味的,单纯的理论式的灌输,别听着听着瞌睡就行,谁知道,陈教授用他幽默诙谐的语言,把枯燥无味的政治理论阐述的有滋有味,真如主持人李老师所讲“陈教授就是可以把本应做馒头的材料做成美味的蛋糕呈现给大家!”

他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三个章节讲起,让我更深层次的了解我国的近期发展,以及作为一名教师真正的使命,除此之外,还让我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的“习大大”,这位有着“大的视野”“大的胸怀”“大的手腕”有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的战略家”!

        除了惊讶于陈教授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让全体学员笑声不断,轻松学习之外,更让我佩服的是,他对道德经背诵的熟练程度:正背、倒背,出口成章,令人震撼与惊叹!用他的话说还有“斜着背”,他的“背功”了得!值得晚辈学习!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不仅再次重温了要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还记住了学生心中“四有”好老师的特点:“视野开拓”“知识渊博”“性格洒脱”“语言幽默”!培训进行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在我的笔记本上倾泻下这样一句话:“每一位优秀的学者,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无止境、奋斗不息!” 下午两点,同样的教室,同样的学员,不同的专家,不同的主题,开启培训之旅!由张贵民教授给我们带来一场与作文相关的饕餮盛宴!

       张教授先让与会老师观看一则《写诗》的短视频,讲得是一位面临着因写诗而产生状况百出的课堂,在这位老师不断的激励及正确引导之下,让一个不会写诗的孩子却最终出口成诗的故事,令在坐的老师震撼!然后与会老师谈自己的观点,本来我发现的是这位老师对孩子鼓励以及对孩子的宽容,值得学习,但看到最后,我明白了,除此之外,还让我感受到“不是学生不会写作文”,而是“我们作为老师没有采取正确的引导方法来激发起,或者说唤醒孩子内心写作的欲望!”

       老师作为引路人,如何引路,如何让学生爱上习作,不怕习作,使我很是期待接下来张教授指点迷津!

       张教授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一、当前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二、应对的策略与方法;三: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由课标解读导入:“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慢慢引出当前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方面“三无三假”,老师方面的“六多六少”,分析的很透彻。

       问题根源找准,接下来就是“应对的策略与方法”,张教授通过自身案例以及名家名师的习作案例,深入浅出,梳理总结了写好习作的方法,其中一点,我记得很清楚,不论是张教授自身案例,还是他所列举的于永正老师的案例,亦或者是管建刚老师的习作案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设情景,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作文,让孩子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让孩子自己对习作有所需求,这需要智慧!需要方法!最佩服于永正老师那种“局中局”的习作设计,让孩子们不知不觉进入习作圈套,却还浑然不知,写的不亦乐乎这让我想起今年暑假有幸到广州参加“名师培训与专业理论”培训时认识的广东省姬堂小学校长刘玲萍,她的作文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创设情景,玩中学,学中写。

       张教授总结的“加强写班级日志,培养学生观察、合作、积累材料等能力”,也让我有所收获。他以郑州某学校的一名老师为例,她的做法跟我们长葛市金桥中心小学张宝萍老师的流动日记差不多,但,这个老师是先准备一个高大上的本子,分小组来写,可以是当天发生的事,课堂上、放学路上等都可以,但必须四个人要商量,谁写,写什么,商量后才开始写,孩子们对于这高、大、上的本子都很珍惜,所以都很用心对待,甚至先打好草稿才誊写,这样,一小组一小组把自己最好的一篇展现在日志本上,这一学期下来,就可以编辑成册,集锦出书,方法不错,一举多得,值得借鉴!

       没有千篇一律,就没有百花齐放,作文起步阶段有必要模仿!我想说的是作为老师,好的习作方法,我们也可以拿来借鉴,拿来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因材施教,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也不失是一种提升自己的途径!

       总之,两位专家的培训,让我从不同层面给自己注入了新的理念与想法,潜心学习的过程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已夕阳西下,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明天,相信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