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春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含的“热爱生命”的道理深刻。根据课标和学段、单元目标要求,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教学中,我以学定教,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进行批注阅读,体会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和文章蕴含的人文思想,教学效果较好。
一、解析学情,以学定教
四年级的孩子对盲童的生活缺乏感知和体验,对生命的价值缺乏经验和思考。孩子们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弱,无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研读;批注能力弱,读书缺乏体会,没有阅读深度。鉴于以上学情,我和晓菊、勇珍等老师深入备课,反复研讨,以学定教,多次试教,最终形成以“灵性”为切入点,以“批注阅读”为抓手的教学思路。
二、链接生活,课前体验
为拉近孩子和文本的距离,让孩子更好地走近安静,课前我安排学生完成“盲人体验活动”,蒙上眼睛十分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做一些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如扫地、洗衣、写字、整理书包等等。上课伊始,组织学生交流当盲人的切身体会,学生通过课前体验,体会到盲人眼前的黑暗,心里的恐惧、害怕、痛苦等等。接着,播放一段盲人走街道、上楼梯、煮开水、倒开水的生活视频,学生真切感受到盲人生活的不易。学习课文时,孩子们很快进入课文情境,感同身受,想安静所想,和安静一起在花香中流连,在花丛中穿梭……通过亲身体验盲人的生活,孩子们对陌生的盲人生活有了较深刻的体会,为理解文中安静的行为做好铺垫,孩子们通过本次体验活动,也一定会比以前更加关爱盲人,更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三、批注阅读,感悟“灵性”
语文教学中的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学生可以根据阅读的主题,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方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文章中圈点勾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表达自己的实现感情,从而获得自我发展。批注式阅读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由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它是一种有思考的阅读,是有深度的阅读,是有个性的阅读。
教学本课,我引导学生阅读批注,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使学生的批注阅读能力获得明显的提升,真正实现了“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在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时,我围绕“灵性”展开教学。让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想想课文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安静的灵性,画出相关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在旁边做批注。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句子时,老师巡视指导,再组织各学习小组交流自己的批注体会,最后组织全班交流。通过“读——画——圈——注——议”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搭建“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的交流平台,促成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在自主阅读、交流过程中,对盲童安静神奇的灵性有了深刻的体会,感悟安静拢住蝴蝶后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会安静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受到课堂40分钟时间的限制,一些环节教学不够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得不够充分。对学情把握不准,师生互动方面还有待加强,教学存在的种种遗憾,将鞭策我不断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