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3.借助课文注释,小组合作,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学习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学习难点:
借助课文注释,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本单元围绕“寓言”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三篇精读课文及《池子与河流》一篇课文略读课。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文言文,有童话故事,有诗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守株待兔》以文言文形式出现, 使学生明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这篇文言文主要是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听歌猜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寓言故事出发,通过看图片猜寓言故事名称从而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3.出示课题。(守株待兔),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咱们都了解过,今天咱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株”“待”的写法。 (2)引导生质疑课题,相机解释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程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习任务(主问题1): 完成会写的字的认读,组词。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田字格里的生字组词任务。 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 (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容易读错或书写错的生字。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 (2)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
主问题1设计意图 生字词学习这块一直都是老师讲的多,学生听得多,但效果还不好,三年级的学生对生字词学习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我设计在这块让学生自学互学,从而提高小组内合作能力,成员的自学能力。 学程二: 学习任务:朗读展示 学法指导: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
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 (1)组长主持,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及时纠错,做好展读准备。 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 (2)各小组认真倾听,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2设计意图: (1)经历自学、互学、展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合作意识。 学程三:寓言赏析 学习任务:理解文言文意思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 师先引导学生提出文中不理解的字意,鼓励学生解答,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句意。 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 组长主持,组内分工,为展学做准备。 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 展示句意,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3设计意图: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发现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快乐,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比老师一味解释要深刻。 主问题3预设答案(略) 宋国有个种田人,他的田地中有个树桩。 有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扭断脖子死了。从此他就放下手里的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他不但没得到兔子,还被宋国人笑话。 学程四 小组讨论,情感升华 主问题4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一说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2.《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两个问题分别请南队和北队的小组合作回答,既节省了时间,又能考察小组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 ) |
备 注
|
拓展延伸 1.读一读《南辕北辙》,说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寓言故事大分享:大家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一起分享吧! 板书设计 5.守株待兔 只有付出 才有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