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充实工作的力量
——长葛市骨干教师赴长沙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3月18日,接到校长通知,要到湖南长沙参加一个骨干教师的提升培训班。春暖花开学习正当时,本是美事一桩。但对于从小晕车的我,惶恐不安。这平时到郑州甚至许昌都要靠晕车药来解决,这次前后800公里路程,岂不是要了我的半条小命,对此,我甚为焦躁。可想到平日教导孩子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不负春光,不负青春。身为他们的领路人,我怎能知难而退、甘于落后呢?于是,打破心中惶恐,决定与眼冒金星,口吐苦胆较量一番。于24日载着满心期待开启了为期一周的长沙研修之旅。
一周的学习,充实而快乐。这一周,犹如一场精神之旅,再次激发了我的教育激情;又如一场探究之旅,深入打开了我的研究之路。不论是报告讲座,还是名校参观,留给我的都是满满的收获。
一、伟人风采汲力量
3月25日上午,艾建玲教授给我们做了《名师,名校育名人—湖南一师早期民本主义教育及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的讲座,对毛泽东主席的成长之路和名校对他的引领激励作用进行了深刻解读。听过之后,热血沸腾、能量爆棚。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其前身为南宋时期张栻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解放后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是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母校。历史悠久的湖南一师,文化氛围浓厚,自开创以来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历任校长都是德高望重之人,教职员都是当时著名教授讲师,并有外籍优秀教师。学贯中西的杨昌济先生,注重方法的徐特立先生,国学深厚的袁仲谦先生,都是毛泽东主席生命中最具影响力的老师。
名师的引领,名校的培养,让我们的一代伟人迅速成长。现在看来,我们不也有名师在引领,明灯在指路吗? 教体局领导的大力关心及发展中心菊芬主任的热切引领,无时无刻不让我们葛天的教书匠心怀感动。“名校成就名师,名师培育名人”!短短一个上午,我的内心数次腾涌,从伟人身上汲取了磅礴的力量,当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持之以恒促力量
夏远景教授的讲座让我刻骨铭心,因为我也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每天的班务及各科室接踵而至的任务,确实有时候令人应接不暇,出现职业倦怠。但,听了夏教授的真实分享,我有些愧疚。虽然在学校,有同事也经常对我说,晓辉,歇歇吧,身体是自己的啊!人家是拿事业当工作,你是拿工作来当事业啊……但比比一个近60岁的长者,为工作鞠躬尽瘁、倾情一生。我所做的,又算什么呢?夏老师26年如一日,坚持回复学生日记,满满的文字,满满的回忆,满满的情感,师生间的真挚对话,感人肺腑!这是何等的坚持,何等的师爱!试问,有几人能做到?又有几人能坚持?
夏老师的讲座,如沐春风、催人奋进。不论学生起点成绩怎样,教育就是激励每一个学生向往优秀。孩子的成长是需要过程的,不论学生过去经历怎样,教育就是激励每一个学生的精神需求。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把教学的影响力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目中、行为中。
身为教师,我们该炼就一双悦纳学生的眼睛,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宽容是交流互动的前提,要谅解成长中孩子的问题与不足,要在积极且富有智慧的教育中静待花开。把期望化为美丽的眼神,给孩子信任与力量,给孩子舞台与掌声,为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加油、喝彩!
三、专业发展有力量
我最欣赏的两位老师,一位是师德高望重的夏远景教授;另一位就属这个集美貌与智慧一身的丁丽老师了。丁丽:高级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现就职于长沙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从事教师培训工作及工作室管理工作。2011年11月当选为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2011年起,连续六年担任长沙市教育局首个市级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2015年至今依次担任长沙市教育局2个农村教师工作站站长及数学学科教学指导老师。这样的经历够明艳吧!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她还不到40岁,如此年轻,却拥有诸多殊荣,这背后得付出多少常人所不能体会的艰辛与努力啊!
虽然我常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但在丁老师身上,我知道了学科的融会贯通,也知道了数学课也可以多元美丽。比如:数学游戏课、数学阅读课、数学学具课、数学欣赏课、数学实验课等。学习是教师最重要的价值观。“我们不是不合格才需要学习,而是要思考、要成长、要发展、要超越,要创造自我生命冠军,就需要学习”。从丁老师的个人宣传片中,我看到就是一个勤勉善思、敢为人先的师者。她在教学中取得的非凡成就,除了博学善思,更多的不正是她敢于挑战、敢于超越的那种创新精神吗?
正如一辆车要想到达目的地,有三个关键,是必须的:
①它必须明确自己要到哪个地方去,导航一定要精准。
②它要有源源不断的能量,油一定要加充足。
③它必须持续不断地行动。对于老师来说,光有行动还不够,还要有创新的行动。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一名数学老师能读万卷书,真得令我大吃一惊。或数学发展史,或名家大家之作,或传记类或技术类,丁丽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是是日日充电,时刻向书本学习。反思自己,有时常以工作家庭为理由,不去阅读,不去博览。再看看偶像丁老师,年龄与之相仿,真是汗颜愧疚。常反思、常学习、常研究、常创新,我们就能超越“职业高原”,攀登自己生命的新高峰。
优于别人,并非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从迷茫到苏醒,再到振奋前行,一路汲取,一路收获!我相信:我们是最愉悦、最幸福、最可爱的一群教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