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论文:废物制作在美术活动中如何有效实施
03745552398发起了2020-11-24
0
回复
18
浏览

美术教育是渗透环保教育的最佳载体。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再生资源,使之成为可利用的材料,增强幼儿其“变废为宝”的意识呢?我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教育:

一、以欣赏教育为基石,激发孩子废物制作的兴趣,增进环境价值观。

1.欣赏大自然的美妙,从感悟到关心大自然。我利用多媒体结合教材,让幼儿欣赏到天空的辽阔、海洋的波澜壮阔、草原的生机勃勃。让幼儿在大量的视听信息的感染下,领略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美妙。我利用幻灯片让幼儿看到被破坏后的森林、因环境污染而导致沙尘暴的连续侵害、花草树木的枯死、土地的干涸。通过自然环境的美妙和环境破坏后的景象让幼儿初步意识到自然环境的美,要靠人类去维护、要靠人们去创造。

2.欣赏废物制作,从感染到兴趣。废旧材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材料,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可再生的安全又卫生的废品,大多数家庭把这些废旧材料当作无用的垃圾处理掉。其实,每一种废旧材料对幼儿来说,都具有人们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废旧材料的利用有助于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有助于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幼儿环保意识的增强。因此,我组织幼儿及家长大量收集一些废物制作的图片和成型的废物制作品供孩子们欣赏,并开展“我是火眼金睛我最棒”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能够识别作品是有哪些废旧材料制作的,让幼儿了解到原来生活中一些废旧垃圾还能变成宝贝,变成自己喜欢的玩具、变成美化环境的工艺品。在孩子欣赏、感受的同时激发孩子利用废物进行制作的兴趣。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为此我班开展了“我收集的宝贝最最多”“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手工美术创作”的主题活动。

3.大量收集废旧材料,为废物制作提供方便。

为了丰富孩子的活动材料,我们家园共同努力,把收集材料当成是一种习惯。首先,我们本班的老师先做好收集带头人,我们把收集来的各种材质的材料全部放入门口的“百宝箱”里,孩子们每天来园时看到“百宝箱”里的宝贝逐渐增多,都忍不住把自己的“宝贝”也放进去。我们趁这股热劲,开展“我收集的宝贝最最多”主题活动,与孩子探讨了生活中还有那些废旧物品,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我家有果奶瓶”,有的说有牙膏盒、有毛线、酒瓶子、鹅卵石等。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收集各种废旧材料,比一比谁收集的最多,然后,我们一起来做玩具。孩子们立即忙得不亦乐乎,而每次进园不忘 带一两件家里不要的废旧物品,美工区一下子变成了“聚宝盆”,使我惊叹不已。为此,我们把收集的废旧物,洗净消毒后,并进行了分类,以备孩子们制作各种手工时使用。孩子们通过收集材料,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节约的良好习惯,更进一步了解了各种不同的废旧材料,美工区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

 

总之,让孩子在美术活动中有效的利用废旧物进行制作,同时也让家长参与到美术手工创作中,唯一的目的就是让我们一起为保护人类共存的唯一的地球环境而共同努力,把我们生存的地球会变得更加美好。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材料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为幼儿提供宽松环境,让孩子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这样不仅使孩子学会了勤俭,学会了珍惜,还学会了利用资源。尤其绿色行动的实施中,进一步帮助孩子形成与自然界的情感联系,不间断地激发孩子关爱生命的情感。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