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在感受之余,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但总有一些幼儿心中有浩瀚星河,下笔却只能画出一个点点,需要老师告诉他某些东西应该怎样画,他才能将想到的东西表达在纸上,你遇到过想象力丰富,但无法将其表达出来的孩子吗?你觉得幼儿创作时有必要出示范画吗?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在让孩子进行艺术表现时,应充分为孩子们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感受美的同时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在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方面呢,又有别于别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所以说呢,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大胆的去进行创作,不应该为孩子们提供范画,以免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也不能为了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孩子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
《指南》艺术领域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对此我感到十分困惑,范画不是历来作为培养幼儿美术能力的手段吗?”于是,我通过翻阅专家的著作《指南》解读,来给自己解惑答疑了。
一、现实中有很多例子是“教幼儿如何画画,而没有教幼儿喜欢画画”。比如教幼儿画小草就是很死板的画三叉的小草,虽然符合大人的想法,但纯粹是绘画的技能练习,框死了孩子的思维,打消了孩子自由创作画画的兴趣。如果画的与教师范画不像了,教师还会评价:“XX不认真,画的不好。”这与《指南》艺术领域的目标重点培养幼儿的兴趣是背道而驰的。
二、说说简笔画范画教学。
教师提供的范画,是将线条、形状从事实形象中抽象出来,为幼儿模仿用的一种概念化符号化的模式,是一种画法的示范。客观的说,就是简笔画。它本身很好地描绘了某些事物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在于,这种描绘是是简笔画创作者自己的概括与抽象。即使老师提供多幅范画,让幼儿选择一幅来照着画,那也是一种被动模仿,这违背了作为自我表现的艺术的本质,忽视了美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一种语言。在幼儿被动模仿的作品里,全然没有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投注。儿童学简笔画,学到的是别人已经“嚼过”的东西,这使他们失去了独立的视觉思考与体验审美心理意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