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经历挫折
03745552383发起了2021-06-21
0
回复
15
浏览

如何让孩子经历挫折

    目前,我国的孩子在长辈的宠爱下,父母的溺爱下,多数孩子存在着依赖、敏感、不愿承受困难、不能接受批评的现状,离开家庭后就显得胆怯、委屈、惶恐。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有意识的让幼儿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正是爱孩子的表现,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应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长要树立“挫折教育”的意识  

    家长要正确树立自己在教育孩子时所处的位置,不能一味的迁就和溺爱,既要在生活上照顾好孩子,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发展孩子的自立能力。家长必须明确,孩子总要长大,总要进入社会生活,不可能总在父母的身边。没有自立意识和能力,不可能在社会上自由的生活,我们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只有当孩子充分的感受到挫折带来的痛苦体验时,才能激发他们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若这个过程经常得到强化,孩子就会在挫折情境中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战胜困难。

   二、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让孩子经历挫折

   家长在利用自然情境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机会,让孩子得到锻炼。比如:孩子会走路了,就多让孩子自己走;孩子摔倒了,就让他自己爬起来;把爱吃的东西分给大家吃;让孩子去暗的房间去拿东西;有了错误就直言批评;平时有意识的拒绝孩子的一些要求等等。例如一些外国家长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有一个8岁的孩子参加夏令营活动,妈妈提醒他要带好必备的东西,但这个孩子只记得带自己的玩具就出发了,结果孩子在外面忍饥挨饿。而这位妈妈却说,有了这次经历,他下次就不会忘记了。当然家长在提供锻炼机会的同时要注意适度适量,不要因难度太大而使孩子丧失信心,要及时鼓励孩子进一步努力。

    三、面对挫折,正确引导孩子

    正确引导孩子对待挫折的态度,也是挫折教育的关键。在挫折教育中,孩子经历了挫折后,而没有恰到好处的进行引导,这样对孩子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因为,孩子在经历挫折时,常会产生消极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在孩子经历挫折的同时,父母应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肯定性的评价,以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也应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能主动对待挫折,在挫折的锻炼中造就自己坚强的性格,孩子的能力也正是随着这些经验的积累而逐步提高的。

    四、树立榜样,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的言行举止、将对孩子产生深刻而直接的影响。孩子最喜欢模仿也最容易接受暗示。俗话说“爱孩子爱在心里”。生怕孩子受到委屈,一咳嗽就住医院,碰到一点困难,家长比孩子还着急。家长焦虑情绪和消极的言行不知不觉影响到了孩子,久而久之弄得孩子也很敏感。稍微有一点小毛病,就这不舒服,那不舒服一点也不能忍受,稍不顺心就不如意。  

     要使孩子对挫折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家长自己要冷静、客观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便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沮丧的样子,而是要以平和的语气,告诉孩子并相互宽慰和鼓励。家长这种冷静不怕困难的态度和宽慰的语言,会给孩子很好的暗示,使孩子自然而然的学会怎样坦然面对挫折,怎样勇敢面对未来。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