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说唱脸谱》教案
设计意图:
京剧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被称为国粹而扬名海内外。现代京剧唱段《说唱脸谱》,将脸谱人物和浓郁的京剧韵味结合起来,几位人物性格一目了然。从京剧脸谱入手,更容易激发出幼儿喜爱京剧艺术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认识京歌,知道京歌表演的特点。
2.能用合适的力度和动作表现歌中人物特征。
3.感受京歌的魅力,发现合作表演的趣味。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京剧脸谱一套5个,共6套;相关课件、音乐。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知道歌中人物的脸谱颜色和性格特征,基本会唱歌曲。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认识京歌,知道京歌表演的特点。
2.难点:能用合适的力度和动作表现歌中人物特征。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师幼跟随京剧过门音乐绕场热身,感受京剧与学过的歌曲的不同之处。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有哪些不同之处?你知道这样的音乐是什么吗?(音乐中有很多鼓点,这样的音乐是京剧的选段。)
听《说唱脸谱选段》,说一说和京剧有哪些相同之处。(都有鼓点,会拖长腔)。教师总结:《说唱脸谱》是一首京歌,京歌就是加入了京剧色彩的歌曲,唱起来气势磅礴。
2.复习歌曲,学唱歌曲最后一句
出示PPT,边唱歌曲边出示脸谱,提问:张飞是怎样叫喳喳的?出示图谱,提问:宽的嘴表示什么?高的嘴表示什么?应该怎样唱?集体根据图谱演唱歌曲最后一句2~3遍。共同演唱整段歌曲。
3.探讨如何根据人物性格进行表演。
教师:老师这里有很多脸谱面具,想请小朋友进行京歌表演,“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应该怎样去表演?动作的轻重如何?(请幼儿到舞台中央表演)。“红脸的关公战场杀”应该怎样去表演?“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应该怎样去表演?
4.尝试合作表演。
教师提问:每个人表演一个角色,应该请几位小朋友来表演?这些角色是怎样表演的?是一起表演?还是一个挨着一个表演?音乐开头的过门部分应该怎样表演?角色应该怎样出场?请小朋友尝试,并赠送脸谱。
5.大二班京剧大舞台。
幼儿自行分组进行表演,不想表演的幼儿可为表演伴奏。请小主持人报幕,幼儿跟音乐找观众进行表演,并进行谢幕。
活动反思:
在第一课时,我带领孩子们画脸谱面具,认识歌曲中的人物,了解其人物形象,并学会唱前四句歌。在第二课时,活动中的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习,通过看图谱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歌曲最后一句。再通过想象,到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到最后带上脸谱面具边唱边表演。活动中虽然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对重点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用动作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
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幼儿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应利用简单的图谱来提示幼儿回忆歌词,活动中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可以从网上下载-些有代表性的京剧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进行创编展示中,老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每位幼儿展示动作。这样,能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难点在幼儿的自主学习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更尊重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在结尾的表演中,应多增加小组表演的次数,带领孩子熟悉表演流程,再放手让孩子表演,孩子会掌握的更好,表演也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