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幼儿园课程、儿童发展相辅相成。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行,当我们将视角转向儿童时,儿童的逻辑、儿童的需要、儿童的审美、儿童的发展便成为我们考虑幼儿园环境创设时的核心因素。一个基于儿童立场、邀请儿童共同参与、经过精心设计的幼儿园环境,会由内而外地表现出对儿童的尊重、信任和接纳。
环境创设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适合本园、本班的特色,充满着童趣童真,使环境中的点点滴滴点缀都洋溢着幼儿教育独特的文化内涵,不断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
通过本次直播更深切的体会到“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的教育就是通过创设与教育内容相关的环境,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自主性,展开生活,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环境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培养和巩固了幼儿的情感、行为、习惯、知识、技能、个性等。在幼儿教育中,环境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就应努力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环境创设中,只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创设活动中来。儿童的逻辑、儿童的需要、儿童的审美、儿童的发展是我们考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核心因素,《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获取经验。我们老师应以儿童为中心,充分发挥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的作用,创设环境时遵循“创意来源于幼儿生活、环境布置支持幼儿需要、设计邀请幼儿参与、环境评价追踪幼儿反应”四原则,更好地为儿童的游戏和学习提供支持,让儿童不断积累新经验,促进身心全面的发展。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的觉得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做到心里有儿童,还要做到眼里有儿童,更要做到行动里有儿童。因此,教师可以让儿童参与班级环境的策划与创设,让儿童的环境由儿童做主,同时请他们思考:班级最近在开展什么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可以围绕什么内容进行?从问题的提出,到如何开展,再到如何拓展、如何布置等,教师可以先问问儿童,听听儿童的想法。教师们带着怀疑的态度被动执行,然后惊喜地发现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想法还别具一格。
如何开展以幼儿为中心的环境创设呢?
1.环境创设要突出主题,有针对性。
环境创设要与教育目标相一致,创设与学期主题或单元主题相关的环境。真正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环境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要有针对性,充分体现环境的教育价值。
2.环境创设要具有适宜性。
环境创设必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适合本园本班的特色,充满着童真童趣,使环境中的点点滴滴点缀都洋溢着幼儿教育独特的文化内涵,不断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
3.环境创设要体现主体性。环境的设计、布置、利用,都应从幼儿实际出发,要生动、直观、真实,都应有幼儿参与,体现高度的开放性。 让幼儿成为环境中的主人,体现师幼之间对话,让环境成为幼儿寄托心愿,宣泄情感,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平台。
4.环境创设要体现丰富性和启发性。环境创设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把平面和立体布置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能引起幼儿探究欲望的丰富的物质材料,并能诱发幼儿利用环境中的信息和材料进行积极探索和思考。
5.环境创设要体现动态性。要随幼儿的兴趣、能力的变化而变化,随课程内容、季节、节日的变化而变化,让环境始终对幼儿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使孩子经常能从环境中获得新知识、新经验、新发展。
6.环境创设要体现美观性。应力求结构的合理、色彩协调、风格独特、情趣高雅,萌发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幼儿的环境应该丰富多样。我国的学前教育法规和政策都要求幼儿园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满足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只有丰富多样的环境,才能引发幼儿多样化的活动,增加幼儿的经验。
同时,幼儿园环境也应该安全有序,方便易行,有美感,让幼儿感觉到既好玩又舒心。丰富和有序是可以统一的,这就需要对幼儿园的区域环境进行精心设计,一方面减少相互干扰,动线清晰,安全有序;另一方面,功能多样,相互补充,材料整洁,规则明确。
在幼儿园教育环境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环境规划不合理,没有充分利用各种环境的有益因素,没有让环境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如有些班级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缺乏区域活动空间,主要活动集中在教室的中间,更多满足的是教师讲解的功能,没有充分满足幼儿活动的功能。
二是幼儿园户外环境存在空间浪费的问题,如有的幼儿园还存在大面积的灌木,阻碍了幼儿亲近自然,压缩了幼儿的活动空间,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对幼儿探索、发现及运动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有些环境中的材料贫乏、单一,没有按照国家要求配备图书和教玩具,各类材料无法支撑幼儿的多样化学习活动,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四是有些幼儿园虽然环境资源丰富,活动材料也多样,数量上也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但材料的年龄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幼儿获得新经验的需要,挑战性不够,且环境过于杂乱,甚至影响到了幼儿活动的秩序和效率,也缺乏美感。
环境中的每一个空间应向儿童开放,儿童可进入、可亲近、可触摸,环境中的事物能被儿童充分利用,儿童可以与环境充分相互作用,儿童可以充分体验环境带来的感受,发现环境中的问题,并用各种方式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儿童进入环境,与环境相互作用,不只是简单的认知,不只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感受和体验中获得相应的经验,激发更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努力避免儿童活动环境空间过高、过于封闭和过多隔离的状况。
1、环境创设要突出主题,有针对性。环境创设要与教育目标相一致,创设与学期主题或单元主题相关的环境。真正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环境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要有针对性,充分体现环境的教育价值。
2. 环境创设要具有适宜性。
环境创设必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适合本园本班的特色,充满着童真童趣,使环境中的点点滴滴点缀都洋溢着幼儿教育独特的文化内涵,不断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
3、环境创设要体现主体性。环境的设计、布置、利用,都应从幼儿实际出发,要生动、直观、真实,都应有幼儿参与,体现高度的开放性。让幼儿成为环境中的主人,体现师幼之间对话,让环境成为幼儿寄托心愿,宣泄情感,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平台。
为幼儿创设的环境,当然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以幼儿为主体,参与到环境的创设和互动中。如果仅仅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那么,再美好的环境也只是堆砌起来的摆设罢了。我们班的环境布置,都是由孩子们一起参与创设的。不但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感,同时也能够起到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了隐性的教育功能,遵循了儿童性的原则。在幼儿园里,适宜的就是最好的。在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中,超市里的各种物品:吃的、用的、玩的,都是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收集来的。糖果盒、牛奶盒、牙膏盒、化妆品乃至洗发水瓶、小钟等等,这些废旧的物品,在游戏中却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当然,材料也不能够提供得面面俱到,要有一些空间,留给孩子们去开动脑筋,寻到替代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