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分享《教师的鼓励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03745552383发起了2021-12-29
0
回复
9
浏览

教育随笔分享《教师的鼓励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师态度神色上的少许变化。儿童都能看到或感觉到,教师思想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之中都合影响到儿童。”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主要交往者和教育者,教师的教育态度是幼儿最敏感的,也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它对幼儿的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也没有一一个孩子是喜欢有人骂他的。“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教师对幼儿鼓励的教育态度,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一、发现幼儿的优点,及时的鼓励,是改变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如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我控制力较差,各种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因此,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行,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及时的鼓励,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上学期,我带中班孩子户外活动时,有一个孩子,既调皮又好动,正常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常常被搅乱。每次活动时,他不是到处乱跑,就是将别人推倒,批评教育对他一点效果也没有。就在我对他失去信心的时候。我却发现了他的优点。有一次户外活动,他在轮胎里放了把小椅子站在上面挥动手臂,很神气地学交警指挥车辆。我走过去对他说:“你做的真好,真像一个小警察。现在,老师和几个小朋友扮司机和乘客,你当警察,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他听了我的话。用兴奋的眼神望着我。然后后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鼓励他说:“你看小朋友都在等着你做游戏呢,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能干的交通警察。”他在我的鼓励下,很快地投入了游戏。在游戏中,我以角色身份的不同不断 鼓励他,直到游戏结束时,他都始终坚守岗位。对他的表现,我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也纷纷鼓掌向能表示祝贺。从此以后。这个孩子渐渐地变了,他不仅改掉了以前许多不良行为习惯,而且还经常帮助老师拿送各种游戏器材,主动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摆放桌椅等。由此可见,教师细致的观察,不失时机的鼓励,是使幼儿积极接受教育。改变不良行为的关键因素。

二、激发幼儿的情感,真挚的鼓励,是促进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催化剂

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要真切。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如果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眼睛望看别处,表情冷漠,可想而知。无论教师怎样运用语言进行鼓励,其教育效果也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除了运用语言进行鼓励,更应恰倒好处地运用表情的鼓励 (如热情的微笑、点头、 主动打招呼)和手势性鼓励(如伸出大拇指,鼓掌)以及身体接触性的鼓励(如摸摸小脸蛋、擦擦泪、抱一抱)等,另外帮孩子梳头,整理衣服,擦去鼻涕等,使幼儿真正感受和强烈体验到自己被老师所喜发。从而树立幼儿的榜样,

三、积极的鼓励,是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源泉

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的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教师在幼儿心中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幼儿,教师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对幼儿关心、鼓励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充满了自信、上进、愉快的情绪情感,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其无形地为幼儿树立了榜样。

例如我班有一名幼儿,有一次摔倒在地上大哭起来,旁边的幼儿有的旁观,有的愣着,有哈哈大笑,有的大声说:“好哭、不害羞、活该。”还有的正准备压在这个孩子身上。我走过去轻声问他:“摔疼了吗?勇敢的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来老师替你揉揉。”这个孩子在鼓励下站了起来。安慰好这个孩子,我又对其他孩子说:“小朋友在一起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要取笑别人,我相信,你们都是些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孩子们听了我的话,有的给这个孩子搬来椅子,有的牵着他的手让他坐下。不几天后,有一次楼梯,一名幼儿不小心摔倒了,走在旁边的幼儿马上去扶他,并对他说:“老师说过勇敢的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孩子之间的相互鼓励成了良好表现的纽带。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师对一个孩子的关心和鼓励,不仅温暖和激励了一个孩子,而且起到了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它影响和带动了其他幼儿纷纷模仿的行为,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样的是一个摔跤的孩子,我因心情不佳,随口说了一句:“你就知道哭,不会自己爬起来,一点用也没有。”这孩子听了我的话,哭的更厉害了。周围的孩子则用手指着脸说:“没用,只知道哭,老师不喜欢你,羞羞羞。”没想到,我不经意的一句,竟产生了如此想不到的后果。由此说明,教师粗暴、冷漠、训导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情绪紧张、恐惧,而且使幼儿耳濡目染教师的行为,从而产生消极的模仿,其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情感的交流。只要教师始终用一颗爱心,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捕捉任何一次瞬间即逝的教育契机,不失时机的给予鼓励。对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起来积极的作用。才能深深地感染孩子,使其产生积极的效果。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